
江阴市从单一的集体经济向资本结构的多元化转变
江阴市靠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江开发、外向带动、大集团、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再造江阴新世纪经济发展新优势,从而实现了该市工业经济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从单一的集体经济向资本结构的多元化的五大战略转变,创造了蔚为壮观的“数字矩阵”:江阴人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该市完成GDP5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8.6亿元,连续4年居江苏省县市之首。在这里,有14家上市公司,被称为“华夏A股第一县”;在这里,有8个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在这里,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的“单打冠军”20多个。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靠“村村冒烟”发展乡镇企业起家的江阴市,紧紧抓住4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江阴经济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抢抓发展乡镇企业的机遇,实现了由初创积累到异军突起的跃升;抢抓开放性经济的机遇,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跃升;抢抓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的跃升;抢抓沿江开发、园区建设的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化制造业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