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海模式”初显成效
去年5月,上海市农委和市工商局联合发文,正式规定上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合作社+有限公司”的形式进行注册。
到去年年底,上海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83家,拥有固定资产5.1亿元。虽分布于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同领域,沪郊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可以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以能人为核心,联络若干专业农户,每户投资入股,组成紧密型的股份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上海最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沪郊蜂业联合社”就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类型是: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龙头企业为龙头,按自愿互利原则,把周围同行业的养殖场(站)或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去年9月注册的上海阿强禽蛋生产合作社,是龙头企业汇绿蛋品公司牵头组建的。由于合作社收购合格蛋品,每公斤高于市场指导价0.10元;内部统一供应优良苗鸡每羽比市场价低0.05元,社员单位直接得到实惠。后来,附近21户蛋鸡饲养大户,也迫切地要求加入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产业链延伸到种鸡、孵化、蛋鸡、加工、流通、兽药、预混料经营等环节,地域覆盖上海南汇、奉贤、浦东新区和江苏海安、通州等地。
第三种类型是:从政府业务部门中剥离出部分专业人员或以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载体,组建为农户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主的经济组织。上海仓桥水晶梨合作社由当地退休农业副镇长钱培华发起。它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合作社先后从上海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引进50多个优质品种梨进行对比筛选,同时请梨树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目前,松江地区共有梨树4000多亩,其中2000多亩都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