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在全国联社办公室主任暨中国合作经济网通讯员会议上,与会代表就通联站和联社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发言,现将部分发言材料摘要如下。
浙江联社实现三大转变,深化集体经济改革
浙江省各地联社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进深化集体经济和联社的改革,基本实现三个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90%的集体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由单一的产权结构转变为混合产权结构;90%的集体企业职工完成身份置换,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从企业人成为社会人;大部分联社机构保留下来,并实现了政社分开,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实现单一产权结构到混合产权结构的转变。在改革中,浙江省各地联社紧紧围绕产权做文章,突破单一的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浙江省各种所有制比较发达的优势,吸引国有资本、个私资本和外资参与集体经济的改制改造,通过控股、参股和联合等途径,推动了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将集体股有偿出让给职工个人。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使股权向经营层集中,调动了经营者和企业经营骨干的积极性。杭州金鱼集团通过改制,经营层持大股,企业发展迅速,2005年工业产值达30多亿元。二是吸收民营资本入股。按照解放思想,降低门槛,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发展的要求,全省各地联社在改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民营资本嫁接改造二轻集体企业。黄岩等地联社敞开大门,吸引个体、私营企业控股或参股集体企业,既利用了丰裕的民资,又利用了民营经济灵活的机制,使许多企业摆脱了困境。湖州练市电工厂破产后,原来的漆包线产品通过个私资本的改组,新生许多家不同所有制的漆包线厂,目前产量已占全国的1/3。
二、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基本实现“企业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一是转换企业职工身份。全省各地联社依据政策,理顺劳动关系,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从而转换历史形成的按所有制性质确定的集体企业固定职工身份,把凝固的企业人转为自主的社会人。仅温州市已改制的81家集体企业中,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就有10898人,支付经济补偿金48947万元,人均4.49万元。全省改制后建立新型公司制的企业,职工在工龄置换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形式,重新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使原来的集体企业职工从“企业人”变成了“社会人”。
三、多样、合理定位联社职能,实现二轻联社发展战略的大转变。1997年以来,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加快,浙江省二轻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改革或撤消,联社依附行政机构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省市联社共同努力,多方争取政府支持,使大部分联社机构保留下来,并实现了政社分开。一是职能定位多样化。全省各地联社创新观念,充分调研,结合各地实际,对联社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有的定位为事业单位,有的定位为与政府或资产管理部门合署办公,有的定位为企业法人。省联社、绍兴联社等为企业法人,湖州、舟山、瑞安、乐清、仙居等地为事业法人,丽水与政府部门合署办公,杭州、温州、嘉兴等地与资产管理部门合署办公。二是围绕新职能,转变机制,联社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全省各地联社围绕新定位,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淡化行政性,强化服务性和经营性,逐步由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以联社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公司和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指导机构。省联社自进行工商登记后,不断转变观念,制订公司管理制度,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联社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建立健全机构和制度,不断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省联社在总社的指导下,于今年4月制订了《浙江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有的联社建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这些制度和机构的建立健全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山市二轻联社根据资产界定依法收回固化在企业的联社资产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