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方位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解放日报》于2008年12月17日刊登了上海“集体经济改革开放30周年论坛”综述。参加论坛的同志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必要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经济的作用,更加关注民生,鼓励引导广大劳动者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集体经济逐步出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样化,初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太彤指出,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建和谐社会、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在上海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集体经济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会长范大政表示,30年改革开放,给我国集体经济带来了春天,推动了集体经济转型。传统的集体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国营”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新型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中,有集体资本全资和控股的企业,也有职工持股公司、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社等多种组织形式。这标志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镇集体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张兆安呼吁,继续全方位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我们遇到了不少考验,愈发要求互助合作,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严镇博表示,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表明,集体资产是50多年来几代集体干部职工劳动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划入产权不明晰的范围内,是不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可能导致集体资产平调与流失。
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陈兆忠强调,在集体经济的体量和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集体资本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各种企业组织形式,集体经济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更加开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