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应从哪里来
发行时间:2004-08-20
网站编辑:江门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
来源:研究所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应从哪里来

江门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应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各级联社工作者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亟待回答的课题,也是困扰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瓶颈”环节;特别是对处于“生存不易,改革更难”的二轻集体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一、企业改革改制所需的成本

联社属下大部分企业由于原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管理手段落后,设备、厂房、人员老化严重,效益低,资金短缺、负债率高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企业改制难度极大,企业改革改制成本过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安置遣散费用。我们说的改革改制成本主要是指原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职工身份置换即工龄补偿费用和离退休职工终生医疗保证金费用:按最低标准测算,彻底完成联社属下19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改制,需要安置补偿职工7716人,安置遣散费用为13706万元(其中经济补偿金8543万元,医保费5163万元)。而联社自身通过资产变现可统筹8126万元,改制资金缺口5000多万元。

2.资产评估、土地交易、改制咨询、产权交易费用。以每次评估费按总资产的3.5%c计算,对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些种类繁多的费用导致了改制成本的大大增加。企业改制成本的增加对经营成本本来就很高的集体企业来说,负担更重了,经营也更加困难了。

3.企业间连环担保贷款。在计划经济时代,联社有部分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加快了发展:在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担保,因此,联社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大额连环担保的情况很多。

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联社逐步理顺了一部分企业互相担保问题,改由企业发展后以自身物业作贷款担保,但仍有多家企业连环担保问题因种种原因未予解决,给联社的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随着市场经济法规逐步健全,借款期及担保期到期后,个别困难企业或因抵押物不足、或因停产减产造成担保信用不足,银行内部将债务整理后,或移交所属资产公司、或起诉连带担保人,拍卖抵押物,使前景较好、运作正常的企业在信用上、经营上受到很大影响,冲击企业生产发展,极可能拖累前景较好的企业,造成企业破产关闭、职工下岗失业。联社自身也担负沉重的历史债务。因为历史的原因,联社为属下企业向金融部门担保贷款总额达1.23亿元。

二、联社企业改革改制成本主要来源

打好企业改革改制攻坚战,关键是要筹集必要的改革改制成本。筹措改革改制成本,从企业来说,要由伸手向上要资金转向主要依靠盘活集体资产和利用集体资产出让、经营收益;从政府来说,要由花钱维护失血机制转向花钱生成造血机制。联社企业改制所需资金缺口达5000多万元,而相当多的企业已是严重的资不抵债,企业改革改制经费严重不足。几年来,我们艰苦拼搏,施展浑身解数,想方设法从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改革改制成本。

1.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外来资金,加速改制进程

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来解决问题。对目前经营状况、资产质量较好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转让股权,让外资、民资控股;对资产、债务大体相当的企业,可以实行零资产转让;对资产较大的企业,可以化整为零、分块转让;对债务过多的企业,在落实银行债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剥离,精干主体,转让优质资产。

资金短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我们努力为企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利用企业名牌效应,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民资参与企业改制。三桁瓦工业公司2003年引资25万美元发展星盘生产,既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大大减轻了企业改制成本中所受的资金压力。同时,利用“三桁瓦”百年老招牌的无形资产,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引资171万元完成转让,解决了职工安置的部分费用。

2.职工持肢,赎买股权,筹措改革改制成本

职工持股,赎买股权,明确出资人,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目的是把企业搞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活起来,必须建立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必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个根本性措施就是:让劳动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逐步成为本企业产权的实际占有者。这是我们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筹措改革改制成本的来源之一。

在改制中,我们通过职工持股的方式,使原来大集体所有的企业为出资人明确的民营企业,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如金羚家电、江磁电工、金冠3家企业通过职工赎买股权确认了2089名职工的身份置换,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改革改制成本来源这一难题。改制后企业股东承接原集体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给予补偿时所需费用,而在改制时,只是先按现行办法计算补偿标准存档备查,而不搞一次性职工遣散和离退休人员一次性购买医保的做法。

3.盘活企业的存量实物资产,是筹集企业改制成本的主渠道

在变现改制企业存量资产时,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盘活,着眼于长远,不能一厢情愿地算小账,不要总抱着“甩包袱”的思想,要以“双赢”为落脚点,树立“资产流动比流失好”的观念,面对现实,灵活运作。对生产经营差,无发展前景的实施停产,拍卖厂房设备遣散工人,积极盘活各类有价值的资产,尽可能多筹集一些改制成本。对服装厂的改革改制,通过盘活企业的存量实物资产,筹措328.65万元用于清还银行债务和发放职工遣散费,剩余资金按退休工人人数平均发放,作为企业关闭后对退休工人有限度的一次性医疗补助费处理。对有净资产的企业,尽最大可能解决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和为退休人员一次性购买终生医保。如起重电器厂把集体资产转让收益用于解决88名员工身份置换,与企业的经营者沟通,重新聘用了大部分在职员工:

4.政策扶持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是解决改革成本的重要来源

国家、省和市在支持企业改制方面有不少优惠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争取政策扶持是解决改革成本的重要来源。

首先,争取把集体企业使用的划拨地转让金的收益,用于解决职工安置费用。这种政策特指对资不抵债的企业而言。由于历史原因,集体企业以前购买土地时或是需要付出,但是无需支付出让金,实际上集体企业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现在,这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已无资产解决职工安置费用,只能依靠政府支持,将处置集体企业土地时政府要收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返还给企业专项用于解决职工安置费用。这样增加了改制成本费用的来源,已有3家企业享受这项政策优惠。

其次,千方百计争取一些专项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如前两年,市委、市政府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拨出专款190万元,解决了2家特困企业员工遣散和补购医保的问题,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劳动、社保、国土、财税等众多部门对我们的改制工作是否支持也关系到改制是否成功,一直以来,他们对我们的改制工作给予不少支持和帮助。例如明确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可以自费购买医疗保险,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问题等等,有力地推动企业改制工作;

5.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既保障职工权益,又降低改制成本

在改制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对资不低债企业的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既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又争取降低企业的支付。对这类企业职工的经济补偿标准报经市劳动部门审批,确认为按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确保了职工应得的经济补偿,又使企业能承受消化。

6.努力追收应收而来收敦,以解燃眉之急

在改制中,联社切实督促企业通过追收应付款和处理库存产品,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及时发放到企业职工手上,解决在职、退休职工安置费用的来源,有效缓解十分激化的职工对立情绪。

7.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支持

在改制中,不论是企业主管部门,还是改制企业,都应当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不能逃废银行债务,摘短期行为,影响社会行风建设。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债权银行协商,争取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切实解决好债务和抵押问题:银行也应当从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企业改制出发,在坚持金融政策的同时,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用足用活政策,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三桁瓦工业公司屑下制刀厂的改制中,当时已进入资产评估阶段,由于中行不理会企改办已批准的改制方案,强行封存制刀厂的流动资产、设备,原改制方案无法实施:根据情况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改制方案,与中行协商把厂房土地捆绑到房地产开发上去,争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政策优惠,把拍卖收益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解决职工安置的部分费用,从而使改制工作能够继续进行。

三、解决改制成本来源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发挥各级联社的作用:明确联社作为集体经济联合组织既是集体企业的出资人,又是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联社按照有关政策,处置改制企业的资产,争取资产收益最大化及确保全部用于职工安置。在目前情况下,确保联社运作的经费来源,使联社能够正常运作尤为重要。

2.政府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扶持,现在只是提对国企的扶持优惠,对集体企业甚至连参照执行也不提,使筹措改制成本十分困难;政府要明确对资不抵债集体企业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返还给企业用于职工安置补偿费用。

3.二轻部分困难企业历史上欠缴的社保费和医保费较多,清缴难度很大。在企业改制办理职工身份置换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企业欠缴的社保、医保费挂起,先办理中止职工劳动合同手续。另外,应免除欠缴的滞纳金。

4.政府要协调银行、法院等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企业连环担保问题,减少对经济状况较好企业的冲击,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5.法院在处置特困和停产企业资产拍卖收益时,应把企业职工安置费、拖欠社保医保费与拖欠职工工资同等对待,列入优先偿付项目,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应从哪里来
发行时间:2004-08-20
网站编辑:江门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
  
来源:研究所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应从哪里来

江门市二轻集体企业联社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成本应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各级联社工作者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亟待回答的课题,也是困扰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瓶颈”环节;特别是对处于“生存不易,改革更难”的二轻集体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一、企业改革改制所需的成本

联社属下大部分企业由于原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管理手段落后,设备、厂房、人员老化严重,效益低,资金短缺、负债率高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企业改制难度极大,企业改革改制成本过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安置遣散费用。我们说的改革改制成本主要是指原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职工身份置换即工龄补偿费用和离退休职工终生医疗保证金费用:按最低标准测算,彻底完成联社属下19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改制,需要安置补偿职工7716人,安置遣散费用为13706万元(其中经济补偿金8543万元,医保费5163万元)。而联社自身通过资产变现可统筹8126万元,改制资金缺口5000多万元。

2.资产评估、土地交易、改制咨询、产权交易费用。以每次评估费按总资产的3.5%c计算,对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些种类繁多的费用导致了改制成本的大大增加。企业改制成本的增加对经营成本本来就很高的集体企业来说,负担更重了,经营也更加困难了。

3.企业间连环担保贷款。在计划经济时代,联社有部分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加快了发展:在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担保,因此,联社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大额连环担保的情况很多。

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联社逐步理顺了一部分企业互相担保问题,改由企业发展后以自身物业作贷款担保,但仍有多家企业连环担保问题因种种原因未予解决,给联社的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随着市场经济法规逐步健全,借款期及担保期到期后,个别困难企业或因抵押物不足、或因停产减产造成担保信用不足,银行内部将债务整理后,或移交所属资产公司、或起诉连带担保人,拍卖抵押物,使前景较好、运作正常的企业在信用上、经营上受到很大影响,冲击企业生产发展,极可能拖累前景较好的企业,造成企业破产关闭、职工下岗失业。联社自身也担负沉重的历史债务。因为历史的原因,联社为属下企业向金融部门担保贷款总额达1.23亿元。

二、联社企业改革改制成本主要来源

打好企业改革改制攻坚战,关键是要筹集必要的改革改制成本。筹措改革改制成本,从企业来说,要由伸手向上要资金转向主要依靠盘活集体资产和利用集体资产出让、经营收益;从政府来说,要由花钱维护失血机制转向花钱生成造血机制。联社企业改制所需资金缺口达5000多万元,而相当多的企业已是严重的资不抵债,企业改革改制经费严重不足。几年来,我们艰苦拼搏,施展浑身解数,想方设法从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改革改制成本。

1.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外来资金,加速改制进程

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来解决问题。对目前经营状况、资产质量较好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转让股权,让外资、民资控股;对资产、债务大体相当的企业,可以实行零资产转让;对资产较大的企业,可以化整为零、分块转让;对债务过多的企业,在落实银行债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剥离,精干主体,转让优质资产。

资金短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我们努力为企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利用企业名牌效应,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民资参与企业改制。三桁瓦工业公司2003年引资25万美元发展星盘生产,既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大大减轻了企业改制成本中所受的资金压力。同时,利用“三桁瓦”百年老招牌的无形资产,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引资171万元完成转让,解决了职工安置的部分费用。

2.职工持肢,赎买股权,筹措改革改制成本

职工持股,赎买股权,明确出资人,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目的是把企业搞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活起来,必须建立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必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个根本性措施就是:让劳动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逐步成为本企业产权的实际占有者。这是我们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筹措改革改制成本的来源之一。

在改制中,我们通过职工持股的方式,使原来大集体所有的企业为出资人明确的民营企业,解决职工身份置换。如金羚家电、江磁电工、金冠3家企业通过职工赎买股权确认了2089名职工的身份置换,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改革改制成本来源这一难题。改制后企业股东承接原集体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给予补偿时所需费用,而在改制时,只是先按现行办法计算补偿标准存档备查,而不搞一次性职工遣散和离退休人员一次性购买医保的做法。

3.盘活企业的存量实物资产,是筹集企业改制成本的主渠道

在变现改制企业存量资产时,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于盘活,着眼于长远,不能一厢情愿地算小账,不要总抱着“甩包袱”的思想,要以“双赢”为落脚点,树立“资产流动比流失好”的观念,面对现实,灵活运作。对生产经营差,无发展前景的实施停产,拍卖厂房设备遣散工人,积极盘活各类有价值的资产,尽可能多筹集一些改制成本。对服装厂的改革改制,通过盘活企业的存量实物资产,筹措328.65万元用于清还银行债务和发放职工遣散费,剩余资金按退休工人人数平均发放,作为企业关闭后对退休工人有限度的一次性医疗补助费处理。对有净资产的企业,尽最大可能解决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和为退休人员一次性购买终生医保。如起重电器厂把集体资产转让收益用于解决88名员工身份置换,与企业的经营者沟通,重新聘用了大部分在职员工:

4.政策扶持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是解决改革成本的重要来源

国家、省和市在支持企业改制方面有不少优惠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争取政策扶持是解决改革成本的重要来源。

首先,争取把集体企业使用的划拨地转让金的收益,用于解决职工安置费用。这种政策特指对资不抵债的企业而言。由于历史原因,集体企业以前购买土地时或是需要付出,但是无需支付出让金,实际上集体企业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现在,这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已无资产解决职工安置费用,只能依靠政府支持,将处置集体企业土地时政府要收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返还给企业专项用于解决职工安置费用。这样增加了改制成本费用的来源,已有3家企业享受这项政策优惠。

其次,千方百计争取一些专项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如前两年,市委、市政府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拨出专款190万元,解决了2家特困企业员工遣散和补购医保的问题,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劳动、社保、国土、财税等众多部门对我们的改制工作是否支持也关系到改制是否成功,一直以来,他们对我们的改制工作给予不少支持和帮助。例如明确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可以自费购买医疗保险,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问题等等,有力地推动企业改制工作;

5.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既保障职工权益,又降低改制成本

在改制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对资不低债企业的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既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又争取降低企业的支付。对这类企业职工的经济补偿标准报经市劳动部门审批,确认为按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确保了职工应得的经济补偿,又使企业能承受消化。

6.努力追收应收而来收敦,以解燃眉之急

在改制中,联社切实督促企业通过追收应付款和处理库存产品,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及时发放到企业职工手上,解决在职、退休职工安置费用的来源,有效缓解十分激化的职工对立情绪。

7.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支持

在改制中,不论是企业主管部门,还是改制企业,都应当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不能逃废银行债务,摘短期行为,影响社会行风建设。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债权银行协商,争取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切实解决好债务和抵押问题:银行也应当从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企业改制出发,在坚持金融政策的同时,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用足用活政策,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三桁瓦工业公司屑下制刀厂的改制中,当时已进入资产评估阶段,由于中行不理会企改办已批准的改制方案,强行封存制刀厂的流动资产、设备,原改制方案无法实施:根据情况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改制方案,与中行协商把厂房土地捆绑到房地产开发上去,争取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政策优惠,把拍卖收益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解决职工安置的部分费用,从而使改制工作能够继续进行。

三、解决改制成本来源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发挥各级联社的作用:明确联社作为集体经济联合组织既是集体企业的出资人,又是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联社按照有关政策,处置改制企业的资产,争取资产收益最大化及确保全部用于职工安置。在目前情况下,确保联社运作的经费来源,使联社能够正常运作尤为重要。

2.政府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扶持,现在只是提对国企的扶持优惠,对集体企业甚至连参照执行也不提,使筹措改制成本十分困难;政府要明确对资不抵债集体企业的土地出让金收益返还给企业用于职工安置补偿费用。

3.二轻部分困难企业历史上欠缴的社保费和医保费较多,清缴难度很大。在企业改制办理职工身份置换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企业欠缴的社保、医保费挂起,先办理中止职工劳动合同手续。另外,应免除欠缴的滞纳金。

4.政府要协调银行、法院等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企业连环担保问题,减少对经济状况较好企业的冲击,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5.法院在处置特困和停产企业资产拍卖收益时,应把企业职工安置费、拖欠社保医保费与拖欠职工工资同等对待,列入优先偿付项目,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