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自制主要实现形式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就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政策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股份制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个论断是在科学揭示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要求和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将带来巨大而积极的实践效应。
尽管股份制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但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归根到底,市场经济是一种追求利润或效益的经济。适应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的需要,多元投资主体联合投资形成的股份制取代单一投资的业主制,成为企业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股份制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双重效果。一方面,不仅通过资本的联合或积聚使许多单个资本难以完成的事业得以顺利举办,而且依靠内部规范而又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大大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带来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另一方面,股份制使私人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成为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即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股份制经济的性质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很显然,股份制作为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的财产或资本组织形式,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鉴于股份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诸多优势,公有制经济通过股份制形式实现,更有利于实现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资本的联合、重组和流动不仅导致股份制的形成和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且也成为市场条件下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因此,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特征和普遍现象。市场经济越向纵深发展,资本间的重组和融合就会越频繁。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股份制主要表现为同一性质的资本即私人资本间的联合或融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股份制不仅表现为同一性质资本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更表现为不同性质的资本组合或融合,而后者实质上是一种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换言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发展不同性质的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股份制经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把国有国营看作是公有制的正宗形式,而且否认公有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实现。事实证明,由单一国有资本或公有资本构成的公有制,产权主体实质上虚置,经营责任不落实,运营机制呆滞,既缺乏活力和效率,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难以实现国有资产或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公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性质的资本组合或融合,公有制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不仅能有效克服纯国有制、纯公有制存在的上述体制缺陷,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其一,通过国有或公有企业吸收外资和国内民间资奉进入,推动公有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能够优化公有资本配置,提高公有资本运营效率;其二,通过国有或公有企业吸纳其他性质的资本或公有资本进入其他性质企业等交叉持股的方式,改善国有或公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从而有利于国有或公有企业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落实国有或公有资本权益;其三,公有资本参股其他性质的企业,能够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富有活力的运营机制增长自身利益,即做到所谓“搭车快行”、“借鸡生蛋”;其四,公有资本和其他性质的资本的融合并以适当形式处于实质性控制地位,有利于凝聚和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有效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辐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整个公有经济的竞争力。总之,相对于其他形式,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公有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公有经济的活力和优势,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应当使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份制经济和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截至2001年底,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净资产70%的4371家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已有3322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面达76%;在已改制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占69%。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的51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已有430家进行了公司制改制,改制面达83.7%,其中282家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还改造成为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互参股、融合的状况显著增加,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和13.9%的私营企业已经和准备收购国有企业,有25.7%的私营企业是由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转制形成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在有些地方已成为主要形式,在全国也正在成为主要形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公有制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实现,解决了把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历史难题,使我们找到了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巩固与发展的有效途径。肯定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既是实践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进实践发展,实现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