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经济如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天津市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需从六个方面人手,深化企业改革:
1.明晰产权归属,实现产权主体人格化
明晰产权归属,是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虚置的产权主体明晰为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笼统的集体所有,找不到出资人,责任主体是企业,也找不到责任人。明晰产权是对传统集体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通过明晰产权归属,恢复职工的财权所有权,破除集体所有只能是共同所有的概念。明晰产权的前提是界定产权归属,企业经营积累中有广大职工辛勤劳动而创造的积累,劳动积累形成的资产是指集体企业无明确投资主体或投资主体权益之外的资产。在明晰产权过程中,一般企业可对劳动积累形成的净资产实行量化,通过产权量化到个人,实现产权主体人格化。向劳动者量化产权方案应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施行。同时,妥善处理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内退职工的权益保障问题。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是量化与职工人股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职工风险责任意识,强化出资人地位,应予提倡。
2.明确权责,改革和完善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
明确所有者和劳动者权益和责任,是通过改革和完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来实现的。
现有集体企业在清晰界定产权、理顺产权关系的前提下,根据行业和企业具体情况,除少数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形式转让给国有企业或转制为个体和私营企业外,大部分集体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员工收购、兼并、分块搞活、债转股、合资合作、存量折股增量扩股等,改造成为多种形式的股份制企业。集体经济的财产组织形式还有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可因地制宜作出选择,并不是“一刀切”,都搞股份制。有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为主,有的以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有的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以劳动联合为主的合作制企业并不排斥资本联合,只是资本处于从属地位:以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供销、信用、住宅、医疗、消费等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在责权利调整中又有不同特点,突出产供销的联合与服务。股份合作制是群众改革实践的产物,是对城乡集体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的大胆试验,它既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又体现了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效果是明显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它更符合国有中小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情况,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调整和规范,继续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
3.政企分开,理顺集体企业与上级单位的关系
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割断政府部门于预集体企业经营的资产纽带。政府主管部门对集体企业不存在投资关系,原有投资关系的,要通过转让、出售终止投资关系,妥善处理债权债务。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调整资产结构,转变集体企业与上级单位(即直接管理单位)的“婆婆”体制,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责权利关系。多投多管,少投少管,不投不管;以资产关系确立管人管事管资产具体关系。有借贷关系的,按借贷关系确立责权利关系。没有投资和借贷关系的,确立指导和监督服务关系。集体企业与联合经济组织按自愿、互助、联合、民主的原则确立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联社体制,应按合作制原则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逐步深化改革,依法合理地处置联社集体资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决策权在企业和职工,改制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民主程序健全,上级单位和政府部门不再以决策者的地位进行干预和审批,上级和主管部门要变行政审批制为备案审核制,主要负责政策、法律的监督和指导服务。
4.保护严格,建立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
保护严格,是指各类产权、各种形式产权一律受法律保护。有的地方和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引导改革中提出消灭集体资产,是误导,应予纠正。集体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然建立集体资产运营与监督管理服务机制。
集体资产主要包括:本企业范围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社区范围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联合经济组织或集团公司范围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合作社所有资产。合作社所有资产,产权是明晰到人的,社员拥有财产所有权,按国际合作制原则,合作社应该拥有一块社员共有的资产。本企业、本社区或联合经济组织、集团公司等一定范围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资产,所有权人是一个群体,应由一定范围内成员(代表)大会行使所有权。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明晰产权归属,原集体共有的资产,有的将变共同共有为按份共有,有的实行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相结合,有的仍然实行共同共有为主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由所有权人作出决定。凡有集体资产的企业或组织,都应建立集体资产运营与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制度,明确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使用者,监督者的责、权、利关系,保护集体资产,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实行民主监督。
5.优化股权结构,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
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须有一个适应发展需要的股权结构,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
一是让广大职工包括劳动者、经营者、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持股,拥有企业股权,这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基本途径。
二是提倡经营者持大股,在充分承认劳动者、经营者、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同作用和贡献的前提下,保持职工持股的差异性,解决平均持股的弊端。
三是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股权流动和扩充的机制。要克服股权封闭性,打通股权流动渠道,化解股权固化矛盾。有的企业员工退休后,依然持有企业内部股份,利小弊大,不利于企业发展。沃尔玛员工退休后不再持有企业股权,可退,也可转为股票:世界许多成功企业也有类似制度。股权应是一盘活水,该退出的退出,该吸收的吸收。新吸纳的骨干员工,不持有企业股权,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优化股权结构,目的是促进企业资本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决策体制科学化。
6.保障在职职工的安置及离退休职工的生活
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必须认真保护企业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一是合理解决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集资款,欠缴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费用以及住房公积金等。二是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生活保障、养老及医疗保障、困难补助等。三是妥善解决富余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问题。
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涉及劳动组合和资本组合。按市场机制运作,应积极解决富余职工退出问题,但改革绝不是为了把集体职工赶下岗,或者变联合劳动为雇佣劳动。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要鼓励和提倡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