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上海郊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发展
发行时间:2004-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上海郊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发展

一、多管齐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我国也鼓励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海郊区已在积极探索之中。目前,上海郊区共有区县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个,乡镇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个;区县级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15个,畜牧业4个,渔业2个,其他产业3个,这当中有加工型的组织,也有销售型、技术服务型以及综合型的组织。24个区县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社(会)员3656个.带动农产38690户;9个乡镇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社(会)员1213个,带动农户13012户。

从实践来看,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种是以能人为核心,联络若干专业农产,每产投资人股,组成紧密型的股份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如沪郊蜂业联合社;另一种是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并有较好产加销条件的龙头企业为龙头,按自愿互利原则,把周围同行业的养殖场(站)或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如上海青西禽蛋生产联合社;还有从政府业务部门中剥离出部分专业人员或以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载体,组建为农户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主的经济组织,如南汇区老港瓜果蔬生产合作社。

有关专家认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坚持几条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在组建形式上不拘一格;要选好一个懂本行、会管理、善经营、熟悉市场、有开拓精神并在周边有相当影响力的能人为核心;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要坚持服务的取向,积极开展一家一户办不到、做不好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偿服务工作,在创优质、打晶牌上狠下功夫。

据悉,上海还将“多管齐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首先,政策推动。研究制定并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推进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目标、扶持政策和重点措施。其次,法律推动。与市工商部门协商,按照目前有关法规,拟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视作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注册登记。再次,服务推动。农口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同时,信贷推动。协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对贷款额度较大的给予贴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市场化融资,不断壮大规模。另外,保险推动。在探索上海农业保险实行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三险”联动的基础上,对市级试点合作社率先“三险”联动保险,降低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生产风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二、南汇老港瓜果蔬生产合作社增产又 增收

   南汇区老港瓜果蔬生产合作社,成立于  2002年3月28日,是农产自愿出资参加的  互助合作组织:成立之初,入股社员才Q8户,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38户,并且有更多的农产要求加入,因为农户们都眼看着合作社帮他们实现了增收。如合作社帮助引进了优良的“翠冠梨”品种,因为农户都不会种植,合作社又全面介入到生产中去;先是建了一个30亩的示范基地,再多次从浙江请来专家给农户上课,教会农户种植的要点,并在示范基地中开现场会,实地指导农户如何修剪果树,每隔一两个月,合作社还发给大家一份技术资料,种植要点、修剪技巧、品种介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信息都应有尽有,农户根据资料就知道如何去做。把果树种植技术搞好,产量也就上去了,众多的农户们实现了增收。

对农户来说,以往生梨摘下后,常常就在路边摆摊叫卖,价格不高,却也未必卖得出:现在,他们都不用愁了,产出的生梨都由合作社下面的一家营销公司进行统一销售,2003年合作社共销售了1.5万公斤生梨,对农产的收购价格为4.4元/千克,而农户在路边叫卖有的甚至只卖到3元/千克。并且,合作社还教给了农户们“标准”意识,因为合作社收购生梨有三大要求:使用有机肥料;给果实套袋(保证生梨果实的卫生、光泽度及整齐度);生梨果型在半斤以上:因为这些要求,农产们都开始自觉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合作社还打算在加工上为农户们做点事。老港的牛肚雪菜向来很有名气,但是农户们却往往只能做到“粗加工”,也就是把雪菜腌渍好,就一株株拿出卖了。合作社准备帮助农户“做深”加工,进行流水线生产,如雪菜腌好之后,再切碎拌料,形成各种口味的雪菜,另外还进行消毒,然后再小包装,打出统一品牌。这样,老港的雪菜必然更加值钱。现在,合作社已经集中建好了150多个标准化的水泥腌渍池,上面还搭建了棚子,比以往农户自家田头挖的腌渍池卫生许多。

如今许多农户都要求加人,合作社带头人李德昌却发起了愁:几年后,农户的生梨产量会到达高峰期,为他们统一销售产品,合作社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设备上,生梨销售规模扩大之后,分拣产品就不能再靠人工,而需要置办分级机,这些都需要有不少的资金投入:另外,合作社的销售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需再建几个网点:

三、南汇蜂农抱团甜蜜蜜

南汇蜂农倪宝兴,也通过合作社尝到了甜头。10多年前,还没有出现“沪郊蜂业联合社”,尽管自己只养了30多箱蜂,却也有一番苦楚:不仅蜂产品难卖,原料也只能坐等贩子来收购,价格常被杀得很低也没办法。但是现在,靠着合作社的优势,倪宝兴养蜂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几倍,不仅蜂蜜很好卖出,价格也令自己满意。

不仅倪宝兴,凡是参加“沪郊蜂业联合社”的蜂农,现在心里都是乐滋滋的。据介绍,蜂联社每年春季都会开一次社员收购会议,以高于市场价10%130%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还为他们无偿提供优良蜂种;蜂联社年度税后利润的60%左右都用于红利分配。一位蜂农说,当初自己才人股5000元,到去年年底已累计拿到了2万元的回报。

蜂联社壮大起来了,1993年社员自行筹集的资金才有30万元,现在总资产已经达到了900多万元,年销售额也由当初的几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蜂联社的带头人顾纪东说,蜂联社也把整个蜂行业搞火了:1993年以前,蜂王浆几乎不内销,市民很少吃到;上海也只有一两家蜂产品企业,现在却已有几十家企业参与进来,产品种类也极大地丰富起来。

蜂联社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蜂产品的加工上。对于蜂农来说,他们一般只能提供蜂蜜原料,因而并不能获得多少附加值。蜂联社却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可生产蜂蜜、蜂王浆、花粉、蜂胶等四大类80多个品种的产品。特别是联蜂牌活性鲜蜂王浆,其“活”和“鲜”为国内外所少见。为此,蜂联社特地订立了适合流动、分散、零星、偏僻等特殊条件下的生产规范,并向蜂农们发放了蜂王浆生产的卫生设施和冷藏设备,从而有效地对蜂王浆的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另外,蜂联社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缩短了周转期,蜂王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消费者享用,使鲜蜂王浆的活性成分保持在理想的高度。他们的活性鲜蜂王浆在1999年和2001年还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唯一的“活性鲜蜂王浆”保健食品。目前,蜂联社又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认证,使其产品又上一个档次。

在销售上,蜂联社也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首先去医药保健商店、食品店、机场、宾馆以及涉外商店,上门推销,他们凭着诚意和产品质量,使产品成功打开了市场,现在已占到全市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蜂联社还上网,通过自己的“中国蜂业网”将联峰牌产品推向世界,因此也获得了上海市农委颁发的“网上营销农产品十大能手”的荣誉证书。目前,蜂联社在全国已经拥有300多家销售网点,在日本、中东、美洲及东南亚还有好几家代理销售商。

(摘自《解放日报》2004年2月9日)

上海郊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发展
发行时间:2004-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上海郊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发展

一、多管齐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我国也鼓励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自愿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海郊区已在积极探索之中。目前,上海郊区共有区县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个,乡镇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个;区县级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15个,畜牧业4个,渔业2个,其他产业3个,这当中有加工型的组织,也有销售型、技术服务型以及综合型的组织。24个区县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社(会)员3656个.带动农产38690户;9个乡镇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社(会)员1213个,带动农户13012户。

从实践来看,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种是以能人为核心,联络若干专业农产,每产投资人股,组成紧密型的股份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如沪郊蜂业联合社;另一种是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并有较好产加销条件的龙头企业为龙头,按自愿互利原则,把周围同行业的养殖场(站)或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如上海青西禽蛋生产联合社;还有从政府业务部门中剥离出部分专业人员或以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载体,组建为农户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主的经济组织,如南汇区老港瓜果蔬生产合作社。

有关专家认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坚持几条基本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在组建形式上不拘一格;要选好一个懂本行、会管理、善经营、熟悉市场、有开拓精神并在周边有相当影响力的能人为核心;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有一个好的运行机制;要坚持服务的取向,积极开展一家一户办不到、做不好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偿服务工作,在创优质、打晶牌上狠下功夫。

据悉,上海还将“多管齐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首先,政策推动。研究制定并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推进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目标、扶持政策和重点措施。其次,法律推动。与市工商部门协商,按照目前有关法规,拟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视作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注册登记。再次,服务推动。农口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同时,信贷推动。协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贷款,对贷款额度较大的给予贴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市场化融资,不断壮大规模。另外,保险推动。在探索上海农业保险实行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三险”联动的基础上,对市级试点合作社率先“三险”联动保险,降低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生产风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二、南汇老港瓜果蔬生产合作社增产又 增收

   南汇区老港瓜果蔬生产合作社,成立于  2002年3月28日,是农产自愿出资参加的  互助合作组织:成立之初,入股社员才Q8户,现在已经增加到了138户,并且有更多的农产要求加入,因为农户们都眼看着合作社帮他们实现了增收。如合作社帮助引进了优良的“翠冠梨”品种,因为农户都不会种植,合作社又全面介入到生产中去;先是建了一个30亩的示范基地,再多次从浙江请来专家给农户上课,教会农户种植的要点,并在示范基地中开现场会,实地指导农户如何修剪果树,每隔一两个月,合作社还发给大家一份技术资料,种植要点、修剪技巧、品种介绍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信息都应有尽有,农户根据资料就知道如何去做。把果树种植技术搞好,产量也就上去了,众多的农户们实现了增收。

对农户来说,以往生梨摘下后,常常就在路边摆摊叫卖,价格不高,却也未必卖得出:现在,他们都不用愁了,产出的生梨都由合作社下面的一家营销公司进行统一销售,2003年合作社共销售了1.5万公斤生梨,对农产的收购价格为4.4元/千克,而农户在路边叫卖有的甚至只卖到3元/千克。并且,合作社还教给了农户们“标准”意识,因为合作社收购生梨有三大要求:使用有机肥料;给果实套袋(保证生梨果实的卫生、光泽度及整齐度);生梨果型在半斤以上:因为这些要求,农产们都开始自觉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合作社还打算在加工上为农户们做点事。老港的牛肚雪菜向来很有名气,但是农户们却往往只能做到“粗加工”,也就是把雪菜腌渍好,就一株株拿出卖了。合作社准备帮助农户“做深”加工,进行流水线生产,如雪菜腌好之后,再切碎拌料,形成各种口味的雪菜,另外还进行消毒,然后再小包装,打出统一品牌。这样,老港的雪菜必然更加值钱。现在,合作社已经集中建好了150多个标准化的水泥腌渍池,上面还搭建了棚子,比以往农户自家田头挖的腌渍池卫生许多。

如今许多农户都要求加人,合作社带头人李德昌却发起了愁:几年后,农户的生梨产量会到达高峰期,为他们统一销售产品,合作社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设备上,生梨销售规模扩大之后,分拣产品就不能再靠人工,而需要置办分级机,这些都需要有不少的资金投入:另外,合作社的销售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需再建几个网点:

三、南汇蜂农抱团甜蜜蜜

南汇蜂农倪宝兴,也通过合作社尝到了甜头。10多年前,还没有出现“沪郊蜂业联合社”,尽管自己只养了30多箱蜂,却也有一番苦楚:不仅蜂产品难卖,原料也只能坐等贩子来收购,价格常被杀得很低也没办法。但是现在,靠着合作社的优势,倪宝兴养蜂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几倍,不仅蜂蜜很好卖出,价格也令自己满意。

不仅倪宝兴,凡是参加“沪郊蜂业联合社”的蜂农,现在心里都是乐滋滋的。据介绍,蜂联社每年春季都会开一次社员收购会议,以高于市场价10%130%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还为他们无偿提供优良蜂种;蜂联社年度税后利润的60%左右都用于红利分配。一位蜂农说,当初自己才人股5000元,到去年年底已累计拿到了2万元的回报。

蜂联社壮大起来了,1993年社员自行筹集的资金才有30万元,现在总资产已经达到了900多万元,年销售额也由当初的几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蜂联社的带头人顾纪东说,蜂联社也把整个蜂行业搞火了:1993年以前,蜂王浆几乎不内销,市民很少吃到;上海也只有一两家蜂产品企业,现在却已有几十家企业参与进来,产品种类也极大地丰富起来。

蜂联社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蜂产品的加工上。对于蜂农来说,他们一般只能提供蜂蜜原料,因而并不能获得多少附加值。蜂联社却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可生产蜂蜜、蜂王浆、花粉、蜂胶等四大类80多个品种的产品。特别是联蜂牌活性鲜蜂王浆,其“活”和“鲜”为国内外所少见。为此,蜂联社特地订立了适合流动、分散、零星、偏僻等特殊条件下的生产规范,并向蜂农们发放了蜂王浆生产的卫生设施和冷藏设备,从而有效地对蜂王浆的质量进行事前控制。另外,蜂联社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缩短了周转期,蜂王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消费者享用,使鲜蜂王浆的活性成分保持在理想的高度。他们的活性鲜蜂王浆在1999年和2001年还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唯一的“活性鲜蜂王浆”保健食品。目前,蜂联社又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认证,使其产品又上一个档次。

在销售上,蜂联社也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首先去医药保健商店、食品店、机场、宾馆以及涉外商店,上门推销,他们凭着诚意和产品质量,使产品成功打开了市场,现在已占到全市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蜂联社还上网,通过自己的“中国蜂业网”将联峰牌产品推向世界,因此也获得了上海市农委颁发的“网上营销农产品十大能手”的荣誉证书。目前,蜂联社在全国已经拥有300多家销售网点,在日本、中东、美洲及东南亚还有好几家代理销售商。

(摘自《解放日报》2004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