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正确认识GDP的局限性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最近指出,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但也有四大局限应该认清。
第一,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只要采伐树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诚少,GDP却不考虑相应的代价。再比如,某些产品的生产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有害物质,GDP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却不考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显然,GDP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第二,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目前,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尽管有不同的解释,但都把固定资本存量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如果固定资本的质量不好,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
第三,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有些非市场经济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这些活动没有发生支付行为,按照国际标准,GDP不反映这些活动。但是如果这些工作由雇佣的保姆来承担,雇主就要向保姆支付报酬,按照国际标准,相应的活动就必须反映在GDP中。可见,由于GDP不能反映某些非市场经济活动,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和可比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对GDP的贡献就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低,对GDP的贡献就小,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发展中国家的GDP与发达国家的GDP并不完全可比。
第四,GDP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从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增加时,这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将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增加,或增加得较少,因此他们的福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或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从人均GDP中就看不出这种由于收入分配的差异状况而产生的福利的差异状况。
许宪春指出,我们不可能要求CDP能够满足所有各方面的要求,世界上没有一个统计指标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应该知道CDP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正确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