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未来居民消费的十大趋势
发行时间:2003-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未来居民消费的十大趋势

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阶段的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大大提高等:

一、住房仍然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点

住房与轿车是富裕阶段日益升温的消费品;然而,由于住房消费比轿车消费的价值量大,消费者实现对住房,特别是高档住房的消费,一般需要较长的积累期,因此相对轿车而言,住房普及率的提高较慢。从国际经验看,小康阶段初期,住房消费将保持较长时期的增长;

二、汽车消费增长空间较大

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收入标准;同时,国家不断出台的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利好政策,又使得消费者对购车的支付提高,私人购车正日益成为轿车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主要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带来需求的稳定增长;二是导致汽车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三是要求企业不仅提供真正性价比高的轿车产品,而且要保证售后服务,既要让消费者满意,还要让消费者放心;

三、教育消费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

根据新增长理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除了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以外,成人的教育费用也不断提高:教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性的较长期的热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绿色消费将成为新世纪的消费主题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

在我国,“绿色消费”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为2001年的消费主题,这也是新世纪的主题。我国2001年绿色消费年所倡导的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及安全、健康要求,而且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要求·绿色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五、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信息消费典型体现了需求上升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作为人类知识资源结晶的信息产品,其消费和生产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家庭信息化是信息消费的重要方面-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可以坐在家里处理办公室内的经济合同或其他公务,使过分集中的企业、机构分散化;多媒体终端结合了电话、电视、计算机和摄像机的多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家庭信息中心”。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中心获得各类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将彻底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

六、旅游消费将成为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2002年,我国人均CDP已经超过9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表明已进入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目前这种排浪式消费已开始在中国显现出来。

七、服务消费支出将有较大增长空间

未来5—10年,以人为本的生活观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越来越多,这一范畴的消费也随之增加、

八、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扩大了租赁消费空间

大城市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将加速与流动性消费相适应的租赁业和二手市场的发展。

九、银色消费市场广阔

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中国现有60岁以上的人口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5%。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作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快。老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特有的消费模式,将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十、个性化消费趋势日益突显

随着消费由必需晶为主转变为非必需品为主,消费方式转变为享受型消费:享受消费具有表现自我的作用,所以它的根本特点是个性多元化。

未来居民消费的十大趋势
发行时间:2003-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未来居民消费的十大趋势

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非物质消费为主;生存资料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体现生活质量阶段的特征,各种高档消费品,如住房、汽车的有效需求上升,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意识大大提高等:

一、住房仍然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点

住房与轿车是富裕阶段日益升温的消费品;然而,由于住房消费比轿车消费的价值量大,消费者实现对住房,特别是高档住房的消费,一般需要较长的积累期,因此相对轿车而言,住房普及率的提高较慢。从国际经验看,小康阶段初期,住房消费将保持较长时期的增长;

二、汽车消费增长空间较大

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收入标准;同时,国家不断出台的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利好政策,又使得消费者对购车的支付提高,私人购车正日益成为轿车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主要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带来需求的稳定增长;二是导致汽车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三是要求企业不仅提供真正性价比高的轿车产品,而且要保证售后服务,既要让消费者满意,还要让消费者放心;

三、教育消费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

根据新增长理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除了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以外,成人的教育费用也不断提高:教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性的较长期的热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绿色消费将成为新世纪的消费主题

绿色消费是近年来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更为理性的高层次的消费;

在我国,“绿色消费”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为2001年的消费主题,这也是新世纪的主题。我国2001年绿色消费年所倡导的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及安全、健康要求,而且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要求·绿色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五、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信息消费典型体现了需求上升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作为人类知识资源结晶的信息产品,其消费和生产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家庭信息化是信息消费的重要方面-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可以坐在家里处理办公室内的经济合同或其他公务,使过分集中的企业、机构分散化;多媒体终端结合了电话、电视、计算机和摄像机的多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家庭信息中心”。人们可以通过这个中心获得各类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将彻底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

六、旅游消费将成为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2002年,我国人均CDP已经超过9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表明已进入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目前这种排浪式消费已开始在中国显现出来。

七、服务消费支出将有较大增长空间

未来5—10年,以人为本的生活观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越来越多,这一范畴的消费也随之增加、

八、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扩大了租赁消费空间

大城市的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将加速与流动性消费相适应的租赁业和二手市场的发展。

九、银色消费市场广阔

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中国现有60岁以上的人口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5%。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作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快。老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特有的消费模式,将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十、个性化消费趋势日益突显

随着消费由必需晶为主转变为非必需品为主,消费方式转变为享受型消费:享受消费具有表现自我的作用,所以它的根本特点是个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