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改革 增强实力开创联社工作新局面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吕坚东
一、关于中华全国手工业首作总社
几十年来,总社一直按照“政社合一”的路子运行,先与轻工业部、轻工总社、国家轻工业局合署办公。在2000年下半年的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中,国家轻工业局被撤销,组建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社与中轻联虽然仍是合署办公,但中轻联已不是政府部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也不再是政府部门的附屑机构,而成为一个独立运行的机构;去年8月,经中编委批准为事业单位,登记为事业法人。这是总社自成立以来首次成为独立法人。总社的主任、法人代表是陈士能同志。总社现有事业编制15人,由财政拨款。为加强总社工作,强化了总社内设机构,除了总社办公室以外,还设有资财部、人事教育部、国际合作部,这三个部门和中轻联机构合署办公,但有关业务是分开的,特别是财务是分立的。
作为独立法人的总社职能依然是“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机构改革一年多来,总社认真履行这一职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去年3月借召开全国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之机,总社起草了《要重视和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由总社法律顾问、全国人大常委王家福同志作为人大提案,提交了大会。据悉,此案已经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并批转了有关部门作专门调研。在机构改革中,为维护集体资产不流失并稳定各级联社机构,去年2月总社及时向各地联社发出了《关于确保联社机构稳定,防止联社资产流失的紧急通知》,并抄送了当地政府。这一通知对制止资产平调、稳定联社机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为确保各级联社的资金来源,总社积极与国家税务总局反映联社的编制和资金来源情况。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对未纳入财政预算的联社,可按有关规定,在企业税前列支,征交管理费。这不仅为部分没有财政拨款的联社解决了经费,也赢得了改革的时间,为了更好发挥城镇集体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依法经营和发展城镇集体企业,去年10月总社和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在舟山市召开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颁布十周年研讨会,陈士能主任亲自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的纪念文章不仅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并且还报送了国务院领导。如此等等,总社的这一系列重大活动,都有效地促进了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和联社机构的稳定,使城镇集体经济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总社的工作除了搞好日常社务工作外,要加强资产运作,增强经济实力,重点是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和各级联社的改革与发展,开好五届四次理事会。为此,3月中旬总社在深圳召开了部分省、市、区联社主要领导参加的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各地不仅介绍了集体经济和联社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经验,还对如何开好理事会和加强总社与各级联社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二、关于各地联社和集体经济
当前,无论从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来看,还是从各地机构改革的实际来说,城镇集体经济和各地联社,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从理论界看,对城镇集体经济看法不一,有的人否定城镇集体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从实际上看,由于城镇集体经济,多年来走的是“二国营”的路子,又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和技术改造,在市场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有许多企业的“大路货’’产品已经没有了市场,企业陷人极度困难,甚至难以为继的境地;从机构改革的情况看,许多联社机构,特别是市、县一级机构,还没有稳定下来,有许多联社缺乏经济实力,生活艰难。现实情况使人有喜又有忧。喜的是省、市一级联社情况都比较好,市地一级大部分比较好;忧的是县一级大部分比较困难,而县级联社是我们联社系统的基础,基础不牢,怎么能不让人担忧!
在这种矛盾多多,困难多多的情况下怎么办?一句话,事在人为,走自己的路。
首先,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这已载人《宪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许多重要讲话包括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是充分肯定了的。就在最近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上,朱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强调要继续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有理由,合理合法地坚持城镇集体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我们应当为我们从事集体经济事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各级财政增加收入做出的贡献,为增加出口换取更多的外汇,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的不朽业绩而感到自豪!
其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信心只是条件之一,当前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作为联社的领导,要研究集体经济,但不要泛泛地谈,而要有重点地、认真地研究联社和联社所属企业怎么办。我认为不论对企业也好,还是对联社也好,都不能拘泥于原来的老观念,要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发展。过去联社和二轻合署办公,是“政社合一”,现在政府部门撤销了,其职能有的给了行办,有的交给了经贸委,作为政府的职能放在哪里都是可以的,但是联社怎么办?这关系到联社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同志们的切身利益,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对待,加速改革。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经济联合体,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实力,不仅要对原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要兴办实体,增强实力。要加强与所属企业的“血肉联系”,不仅要帮助、指导、操作好企业的改革,还要增进与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在这一方面武汉市、广州市、长春市、厦门市等都有非常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改革,他们联社自身和企业都大大地增强了实力,充满了活力。对集体企业的改革也必须打破“二国营”的模式,要恢复集体经济的本来面目。一要明晰产权,出资人到位;二要打破单一所有制,不要追求纯而又纯的集体经济。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路子,形成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有,集体与私营、个体互相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在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要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可以去试、去闯。
第三,要发挥“联”的功能。我还要强调一点,既然是联社,就要发挥好“联”的功能。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去探索,在改革中去实践。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具有企业的实质。但是它如何发挥“联”的功能?这一点,上海市联社、广西壮族自治区联社、吉林省联社、武汉市联社等许多联社都有很好的经验,他们既千方百计壮大了联社的实力,又经过工作把轻工集体经济的行业管理职能经政府授权拿了过来,不少还得到了财政给予拨款的事业编制,杨副主任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努力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给予一定的事业编制,并经政府授权执行一些行业职能是完全必要的,有利于联社的实力的聚集,这样过渡一段时期,政府不再给补贴也可以了。同时他还强调今后联社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当行业没有可能实现一种协会的民间组织时,可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把行业凝聚起来,联社既是经济实体,同时又是民间社团机构,以二轻集体企业为主,也可以吸收非公有制企业参加,财政给钱更好,不给补贴,收点会费,再加上联社投资的实体收入也可以过得很好。这样就把联社和行业结合到了一块,“两把扇子一块扇”,联社工作就更实、更活了,当然还要研讨多种形式。当有困难时,我们不要一味埋怨领导不重视,大家要埋头苦干,干出成绩,给领导多出点好主意,为联社、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多提点好方案,“有为”就会“有位”。建议各位同志回去向党委、政府领导好好汇报,我们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是会受到重视和欢迎的,长春市在改革的时候已经决定取消联社,联社的领导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不仅主动找领导汇报情况,还积极请省联社去做工作,阐述保留联社的重要性和作用。结果不仅保留了联社,还给了15个财政开支的事业编制,联社保留以后,他们也不辱使命,深化改革,采取多种措施,使联社企业职工都得到了很好安排,市联社还运作出可以使用的资金2000多万元。事实证明事在人为。
在深圳座谈会上,大家都建议要加强总社与联社的联络,重视信息交流,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现在总社办公室除与上海合作办有网站、《信息》以外,还办有《中国集体经济》杂志,这是总社和城镇集体经济的重要宣传阵地和理论研讨园地,希望各地联社踊跃订阅,并送给领导参阅,这是很好的宣传手段。以上这些宣传和信息渠道希望大家充分利用;也希望大家多多投稿,反映情况,互通信息,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