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联社运行机制
发行时间:2002-02-20
网站编辑:刘文胜
来源:研究所

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联社运行机制

 武汉市工业联社副主任  刘文胜

 近几年,我们对机构改革后的联社运行 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理顺联社与政府、联社与成员企业、联社的管理职能与经济职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以服务 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拓宽联社的运行空间。 经过几年的实践,联社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 地位明显提高,联社在成员企业中的凝聚力明显提高,联社在全市的社会认知度明显提 高。

 一、理顺三大关系,确立以服 务为中心的联社职能

 我市联社建立于1955年,长期与市二轻 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模式。1997年,在全市工业局体制改革 中,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二轻局,保留联社。 联社独立运行后,从理顺内外关系人手,确定联社的职责定位。一是理顺联社与政府之间 的关系,将联社定位于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单 位,成为市政府联系成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为集体经济管理服务。二是理顺联社与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将联社定位为成员企业的 领导和服务机构,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表,为企 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三是理顺联社的管理 职能与经济职能之间的关系,将联社定位于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成为具有自我生存 的发展能力和工作机构,为集体企业的稳定 和集体资产的营运服务:联社的这些职责定 位,反映了联社在机构改革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贯串了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主线,体现 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联社履行市政府委托管理企业的职能,承担市政府的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政府对集体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但联社主要采取指导、协调的方式运行。一方面,联社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传递、分解到企业,指导企业按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联社向市政府反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为政府实现对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联社的这一职能特点,体现了它与行政组织的区别。

 第二,联社与成员企业有资产纽带关系,除了自身的经营活动之外,还以资产代表的身份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努力实现联社资产的保全和增值。同时,联社又是成员企业的领导机构。联社对成员企业的领导是通过指导和服务实现的。联社的这一职能特点,体现了它与一般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区别。

 第三,联社对成员企业的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方面,帮助单个企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政策上的帮助和支持:因此,这种服务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是不需企业支付成本而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服务;联社的这一职能特点,体现了它与一般社会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区别。

 二、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联社 的服务质量

 在”政社合一”体制下,行政管理的运行模式掩盖了联社的职能作用。联社独立运行 后,按照服务型的职责定位,实行工作方式的大转变,努力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应新形势的 工作机制,使联社的职能作用成为凝聚企业 的力量,成为社会认识联社的标志。几年来, 我们围绕联社的职责定位,不断健全三个工作机制:

 一是调研机制。对成员企业在经济工作 和改革改制中的情况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的 政策需求,及时向市政府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是联 社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为此联社建立了定 期调研和专题调研的工作制度。在定期调研 方面,联社每年两次集中到企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企业经济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情 况,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 提出工作意见,向联社理事会报告。联社理 事会在充分讨论后,研究制定出联社系统阶段性的工作计划,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在 专题调研方面,联社根据企业改革和发展面 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不定期的集中调研,及时 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设。几年来,我们先后就集体企业现状进行了调研, 向市政协提交了调研报告;就集体企业改制 的政策待遇进行了调研,向市政府提出了集 体企业改制的政策建议;就有关集体企业发展新兴产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向市政府有关 部门提交了政策扶持的建议等等。联社的这 些调研活动,收到较好的实效。今年五月,市 政府又根据联社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发了《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使集 体企业在改制中享受了与国有企业相当的政 策待遇。

 二是协调机制。联社的职能作用大量地 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协调服务上。在联社的工 作中,我们注重健全有效的协调机制,着力为企业服务好。首先,联社建立了对口联系点 制度。联社领导及各处室负责人挂点到各公 司,及时掌握企业的服务需求,主动协调各方 关系,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对口联系点制度受到企业普遍欢迎,成为沟通上下联系的一 条重要渠道。其次,落实了协调工作责任制。 联社将企业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分解到业 务部门,由各部门按规定的时限和责任要求完成协调任务。第三,突出抓好重点协调工 作。对企业改制和稳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由联社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力 量进行协调,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点问题。通过健全联社的协调机制,这几年我们帮助 企业争取到了700多万元的社会养老财政借 款和500多万元的扶贫帮困资金,使企业得 到实惠。

 三是帮促机制。联社在履行服务职能的 过程中,坚持把帮助和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 展放在突出位置,做到一手抓好亏困企业的稳定工作,帮助化解不稳定因素,引导企业走 改制脱困之路;一手抓好支撑大户的经济发 展,帮助企业搞好经济转型,促进企业在科技 创新中发展。在对亏困企业的帮促中,联社成立了由领导亲自负责的帮促专班,深入到 企业调研,分析企业亏困和不稳定的主要因 素,与企业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制定改制脱困 的方案。在联社的帮促下,有的企业采取分块重组和改制的办法,集中部分优质资产与 民营经济合作,激活了经营机制,开始走出困 境;有的企业量化存量资产,转变职工身份, 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观。在对重点大户经济发展的帮促中,联社实施 全方位的服务。突出的例子是,联社所属的 金盛集团公司在经济转型中跨越式发展。这 个公司原来是一个传统的日用五金行业,主要从事“锅、刀、剪、锁、钉”的生产经营。近几 年,他们与武汉纺织学院合作,开发了印染污 水治理项目,今年又与武汉城建学院合作,开 发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进入了以污水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公司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联 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先后办理科技创 新项目的申报、资金融通等事项,并在全市环 保产业的规划中,争得一席之地。

 三、加强资产管理和经营,增 强联社的服务实力

 联社资产是从50年代手工业合作化时 期开始形成的,它主要在集体企业中流动,为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联社资产 处于低效运行、甚至负效运行状态,联社履行 服务职能的实力十分脆弱。目前,联社资产总的状况是“三多三少”,即无效资产多,有效 资产少;沉淀资产多,能流动的资产少:企业 占用的多,联社能支配的少。因此,加强对联 社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营运效益,是维持联社机构正常运转、实现联社服务职能的需要。 近几年,我们围绕改善联社的资产质量,增强 联社服务实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1.股权化管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 深入,一些传统的集体企业逐步改制为公司 制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联社在企业中的资产形态也发生一些变化,包括资产变成股 权。联社资产股权化以后,不论企业隶属关 系怎样变化,联社资产的权属都不会变。因 此,实行联社资产股权化管理,有利于防止联社资产的流失,有利于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几年,我市联社先后有4500多万元在企业 中的资产转化成股权:联社派人参加了这些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成立了股权管 理机构,定期分析联社参股企业的经营情况, 对联社股权化的资产实施监管。

 2.规范化处置。联社在企业中的资产 长期处于固化状态,缺乏流动性,缺乏现值 性,对合理估价联社的实力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抓住企业改制的机遇,制定了在企业中 联社资产的处置办法,加大资产的处置力度, 规范操作,逐步改善联社的资产质量。我们 坚持了联社资产处置的三个原则:一是同步增值的原则,即联社资产随着企业资产的增 值而增值,增值的数额按联社在企业资产中 的初始比例确定。二是评估确认的原则。即 中价机构在对企业资产评估时,凡涉及到资产损失的处置项目,均需联社复核认可,防止 资产的隐性流失。三是资产变现的原则。企 业采用土地批租、兼并重组等形式改制时,联 社资产可以变现收回。

 3.市场化运作。对可支配的联社资产,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提高资产的收 益率,是增强联社服务实力的现实需求。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强了 物业管理,实行了物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增加 了近千平方米的物业出租面积;二是开展了 股权投资活动,分别参股了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几个有稳定收入回报的企业,年投资回报 率达到10%;三是适度参与了证券市场的动 作,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

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联社运行机制
发行时间:2002-02-20
网站编辑:刘文胜
  
来源:研究所

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联社运行机制

 武汉市工业联社副主任  刘文胜

 近几年,我们对机构改革后的联社运行 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理顺联社与政府、联社与成员企业、联社的管理职能与经济职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以服务 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拓宽联社的运行空间。 经过几年的实践,联社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 地位明显提高,联社在成员企业中的凝聚力明显提高,联社在全市的社会认知度明显提 高。

 一、理顺三大关系,确立以服 务为中心的联社职能

 我市联社建立于1955年,长期与市二轻 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模式。1997年,在全市工业局体制改革 中,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二轻局,保留联社。 联社独立运行后,从理顺内外关系人手,确定联社的职责定位。一是理顺联社与政府之间 的关系,将联社定位于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单 位,成为市政府联系成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为集体经济管理服务。二是理顺联社与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将联社定位为成员企业的 领导和服务机构,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表,为企 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三是理顺联社的管理 职能与经济职能之间的关系,将联社定位于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成为具有自我生存 的发展能力和工作机构,为集体企业的稳定 和集体资产的营运服务:联社的这些职责定 位,反映了联社在机构改革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贯串了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主线,体现 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联社履行市政府委托管理企业的职能,承担市政府的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政府对集体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但联社主要采取指导、协调的方式运行。一方面,联社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传递、分解到企业,指导企业按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联社向市政府反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为政府实现对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联社的这一职能特点,体现了它与行政组织的区别。

 第二,联社与成员企业有资产纽带关系,除了自身的经营活动之外,还以资产代表的身份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努力实现联社资产的保全和增值。同时,联社又是成员企业的领导机构。联社对成员企业的领导是通过指导和服务实现的。联社的这一职能特点,体现了它与一般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区别。

 第三,联社对成员企业的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方面,帮助单个企业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政策上的帮助和支持:因此,这种服务是一种高层次的服务,是不需企业支付成本而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服务;联社的这一职能特点,体现了它与一般社会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区别。

 二、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联社 的服务质量

 在”政社合一”体制下,行政管理的运行模式掩盖了联社的职能作用。联社独立运行 后,按照服务型的职责定位,实行工作方式的大转变,努力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应新形势的 工作机制,使联社的职能作用成为凝聚企业 的力量,成为社会认识联社的标志。几年来, 我们围绕联社的职责定位,不断健全三个工作机制:

 一是调研机制。对成员企业在经济工作 和改革改制中的情况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的 政策需求,及时向市政府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是联 社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为此联社建立了定 期调研和专题调研的工作制度。在定期调研 方面,联社每年两次集中到企业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企业经济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情 况,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 提出工作意见,向联社理事会报告。联社理 事会在充分讨论后,研究制定出联社系统阶段性的工作计划,为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在 专题调研方面,联社根据企业改革和发展面 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不定期的集中调研,及时 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设。几年来,我们先后就集体企业现状进行了调研, 向市政协提交了调研报告;就集体企业改制 的政策待遇进行了调研,向市政府提出了集 体企业改制的政策建议;就有关集体企业发展新兴产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向市政府有关 部门提交了政策扶持的建议等等。联社的这 些调研活动,收到较好的实效。今年五月,市 政府又根据联社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发了《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使集 体企业在改制中享受了与国有企业相当的政 策待遇。

 二是协调机制。联社的职能作用大量地 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协调服务上。在联社的工 作中,我们注重健全有效的协调机制,着力为企业服务好。首先,联社建立了对口联系点 制度。联社领导及各处室负责人挂点到各公 司,及时掌握企业的服务需求,主动协调各方 关系,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对口联系点制度受到企业普遍欢迎,成为沟通上下联系的一 条重要渠道。其次,落实了协调工作责任制。 联社将企业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分解到业 务部门,由各部门按规定的时限和责任要求完成协调任务。第三,突出抓好重点协调工 作。对企业改制和稳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由联社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力 量进行协调,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点问题。通过健全联社的协调机制,这几年我们帮助 企业争取到了700多万元的社会养老财政借 款和500多万元的扶贫帮困资金,使企业得 到实惠。

 三是帮促机制。联社在履行服务职能的 过程中,坚持把帮助和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 展放在突出位置,做到一手抓好亏困企业的稳定工作,帮助化解不稳定因素,引导企业走 改制脱困之路;一手抓好支撑大户的经济发 展,帮助企业搞好经济转型,促进企业在科技 创新中发展。在对亏困企业的帮促中,联社成立了由领导亲自负责的帮促专班,深入到 企业调研,分析企业亏困和不稳定的主要因 素,与企业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制定改制脱困 的方案。在联社的帮促下,有的企业采取分块重组和改制的办法,集中部分优质资产与 民营经济合作,激活了经营机制,开始走出困 境;有的企业量化存量资产,转变职工身份, 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观。在对重点大户经济发展的帮促中,联社实施 全方位的服务。突出的例子是,联社所属的 金盛集团公司在经济转型中跨越式发展。这 个公司原来是一个传统的日用五金行业,主要从事“锅、刀、剪、锁、钉”的生产经营。近几 年,他们与武汉纺织学院合作,开发了印染污 水治理项目,今年又与武汉城建学院合作,开 发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进入了以污水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公司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联 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先后办理科技创 新项目的申报、资金融通等事项,并在全市环 保产业的规划中,争得一席之地。

 三、加强资产管理和经营,增 强联社的服务实力

 联社资产是从50年代手工业合作化时 期开始形成的,它主要在集体企业中流动,为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联社资产 处于低效运行、甚至负效运行状态,联社履行 服务职能的实力十分脆弱。目前,联社资产总的状况是“三多三少”,即无效资产多,有效 资产少;沉淀资产多,能流动的资产少:企业 占用的多,联社能支配的少。因此,加强对联 社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营运效益,是维持联社机构正常运转、实现联社服务职能的需要。 近几年,我们围绕改善联社的资产质量,增强 联社服务实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1.股权化管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 深入,一些传统的集体企业逐步改制为公司 制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联社在企业中的资产形态也发生一些变化,包括资产变成股 权。联社资产股权化以后,不论企业隶属关 系怎样变化,联社资产的权属都不会变。因 此,实行联社资产股权化管理,有利于防止联社资产的流失,有利于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几年,我市联社先后有4500多万元在企业 中的资产转化成股权:联社派人参加了这些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同时,成立了股权管 理机构,定期分析联社参股企业的经营情况, 对联社股权化的资产实施监管。

 2.规范化处置。联社在企业中的资产 长期处于固化状态,缺乏流动性,缺乏现值 性,对合理估价联社的实力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抓住企业改制的机遇,制定了在企业中 联社资产的处置办法,加大资产的处置力度, 规范操作,逐步改善联社的资产质量。我们 坚持了联社资产处置的三个原则:一是同步增值的原则,即联社资产随着企业资产的增 值而增值,增值的数额按联社在企业资产中 的初始比例确定。二是评估确认的原则。即 中价机构在对企业资产评估时,凡涉及到资产损失的处置项目,均需联社复核认可,防止 资产的隐性流失。三是资产变现的原则。企 业采用土地批租、兼并重组等形式改制时,联 社资产可以变现收回。

 3.市场化运作。对可支配的联社资产,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运作,提高资产的收 益率,是增强联社服务实力的现实需求。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强了 物业管理,实行了物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增加 了近千平方米的物业出租面积;二是开展了 股权投资活动,分别参股了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几个有稳定收入回报的企业,年投资回报 率达到10%;三是适度参与了证券市场的动 作,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