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企业经营者的决策
吴 健
一、企业经营者决策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根本性转变中,企业要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在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模式下,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向和产品由国家计划确定,生产资料和资金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财政由国家统收统支,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包括供、产、销全过程都由一整套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定死,企业只是按照执行。国有企业由国家统一经营,即“国有国营”,企业是产品生产者,不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集体企业又怎样呢?名为“集体”,实际是“二全民”或“二国营”,只是程度稍有不同,也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总之,在旧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有生产,谈不上经营,企业的领导者(厂长、经理)也谈不上是企业的“经营者”。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是直接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企业不仅要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把商品生产出来,而且要从事流通过程的活动,以最有利的条件把商品销售出去,进入消费,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为国家提供财源,企业自身则创造利润,增加积累,使资本增值。
企单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基本标志、职能,是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经营”是第一条,企业的领导者管理企业首先要搞好经营。
“自主经营”意味着企业的领导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有权也有职责决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即进行经营决策。
什么叫“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人们面临问题时,就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从可行的多种方法(方案)中选择最好的,这就是决策。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存在着决策的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於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始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基础。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关键在於决策”。
当今世界,特别自二战以后,新技术革命浪潮澎湃,技术进步加速,技术与产品更新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企业为生存发展,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技术与产品的更新换代,去占领市场,而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经营者能否正确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企业群体的命运。
二、正确决策的要求和原则
1.要掌握企业的内外环境,把内外条件与企业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企业的内外环境是决策的基本依据和条件。企业经营者必须经常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取得决策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内外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进行科学的预测,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毛纺行业中的上海第二毛纺厂1984年作出“负债经营”的决策就是一个成功的事例。当时,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较多,鼓励工业企业贷款技改,大多数毛纺企业因为负债已经很多,不敢冒险借款。二毛的经营者对内外环境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定在外部环境方面,贷款的竞争者不多,别的企业不敢借钱,则有利于本企业筹资,这样的机会过去难得,今后也难再遇;在内部环境方面,本厂亟需改造,贷款进行设备更新后,替换下来的旧设备还可用作对分厂的“投资”,对分厂进行改造。这样,既使二毛脱胎换骨,又扶持了分厂,一举两得。於是,毅然借款4,000万元(人民币)进行技改。这次“负债经营”决策实施后,企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产品档次提高,出口增加,经济效益连年上升,企业人均税利、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续l0年位於全国同行业之首,企业资本积累也超过1亿。
2.要高瞻远瞩,要有超前意识。1994年上海推行“转变机制、放开经营”改革试点,上海第二毛纺厂并未被列入试点企业名单中,二毛的经营者着眼於长远发展,以保证其后五年内财政上交1000多万元的“代价”取得首批“转换机制、放开经营”的试点权,取得了出口自主权,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增加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又如上海延中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者,在对国内外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其中,对饮水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洁净水也一定会为我国已达“小康”的消费者所接受,果然,当“碧纯”水上市后,立即风靡市场,并且在竞争中始终处於领先地位,企业口碑既佳,获利又丰,真可谓“名利双收”。这样“领先一步”的经营决策取得成功的事例,在市场经济发展以后,不胜枚举,而且会不断产生。
3.要努力收集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生产要素,是重要的资源。企业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就会陷於盲目状态;信息失灵,会导致决策失误,经营失败。企业的生存发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信息的数量、质量及其传递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信息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信息、有经济信息,来源渠道收集方式也多种多样,企业经营者要善於收集必要的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有学者说“管理的艺术在於驾驭信息”,此说有道理。上海第二毛纺厂的经营者时刻注意国际羊毛市场价格信息,价格上扬时,避免多进口,价格回落时,则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尽可能多进澳毛,仅1992年以后的二、三年,在利用价格涨落差价上就获利150万美元,也为国家节约了外汇,“利国利民”。
4.决策要有系统性。企业的经营决策有两类,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大政方针决策,称为战略决策,这类决策旨在提高企业经营效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如产品决策、投资决策、市场销售决策等等。另一类决策是为保证这些重大决策的实现,围绕战略决策而推行的一系列的管理决策,称为战术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目标管理、产品质量目标管理、生产销售目标管理、成本费用目标管理,等等。
5.决策方法要科学。科学的决策可以避免或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任意性,加强自觉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科学地制定决策方案,可采用“软”技术与“硬”技术结合的方法。
“软”技术是根据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在决策中发挥人的经验、智慧的方法。这种凭人的经验、智慧,凭普通逻辑思维作出决策,称为经验决策、直观决策或决策的软技术。“硬”技术则是运用现代数学、电子计算机辅助.人们进行分析、计算、判断的决策技术,称为计量决策或决策的硬技术,我们一般所讲的决策技术是指后者。软技术简便,省时省力,但缺乏严格论证,主观成份强,容易失之偏颇,所以,在决策上应同时重视硬技术。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是主要发展趋向。
6.决策必须可行。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要在决策前根据调查取得的信息资料,以及企业供产销、人财物等实际情况,承受能力,考虑市场消费需求,营销环境等因素,拟订二个以上可行的预选方案,组织有关人员或邀请专家对预选方案进行经济与技术的全面评价:分析论证不同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效果,从中择优。所谓“优”只能是相对的。选择方案要实事求是,力争“最优化’’方案,但不排除“满意”的方案。
7.要抓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企业经营者要密切注意决策的实施情况,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分析研究,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对决策本身有缺陷,必要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修改,以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三、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
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则决定於企业经营者的政治意识、业务知识、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而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不是经营者自身固有的,要通过勤奋学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锻炼取得和提高。
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经营决策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要具有远大革命理想,忠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富有创造精神;具有克己奉公、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精神。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
其次,要学习掌握必需的科学知识。我们不能要求企业经营者-都是专家,但应要求他是通才,要掌握一定广度的基础科学知识和与专业有关的科学知识,要通晓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以及与本行业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使经营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至於企业经营者的所谓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都是靠企业经营者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在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取得和不断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