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发行时间:1997-12-20
网站编辑:浦东新区凌桥镇党委、政府
来源:研究所

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浦东新区凌桥镇党委、政府

  一、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基本情况

    自1992年以来,我镇将股份合作制作为全镇镇、村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大力推行。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92年为推行股份合作制的试点阶段,有10户企业进行了试点,1993~1994年为发展推广阶段,其中1993年推行14户,1994年进入高潮,推行38户;1995年进入逐步完善阶段,推行19户。1996年底,我镇各类企业为176户,其中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81户,占镇村两级企业的46%。

    从这8l户企业的股份结构看:企业初始股本总额为9451.17万元,其中集体股1165.90万元,占总额的12.34%;个人股为6224.67万元,占总额的65.86%;法人股为1462万元,占总额15.47%;基金股598.60万元,占总额的6.33%。

    从这些企业的运行情况看:1996年上交税收3692万元,占全镇企业上交数的66%,其中增值税1022.1万元,所得税1191万元,其它税1478.83万元;红利分配个人所得税552万元。

    目前,这81户企业中正常运行的有72户。在72户正常运行的企业中,1996年盈利企业60户、亏损企业8户,持平的企业4户。盈利企业1996年税后利润达7165.32万元。税后净利分配中,提积累2050.96万元,占总额的28.60%,用于企业红利分配5114.36万元,占总额71.38%。

    从企业资产增值情况看:72户正常运行的企业中,71户企业1996年所有者权益为

17402.85万元,所有者权益比初始股本8364.20万元增加9038.78万元,增加108.07%。股本总额中集体股1007.20万元,占总额11.11%,个人股6603.89万元,占总额72.82%,法人股948.60万元,占总额10.46%,基金股508.12万元,占总额5.60%。

    二、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主要作用

    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以来,从整体来看,在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初步显示了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并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提高经营决策效率

    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后,通过把集体的存量资产进行折股,吸收经营者和职工投资入股,明晰了产权关系,促使整个企业的干部职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实现了自主经营,为做到政企分开创造了条件。目前,我镇政府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已初步从过去忙于对企业人、财、物直接具体管理中解脱出来,主要进行间接的宏观管理、指导和服务,集中主要精力研究全镇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着力于加大招商引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工作的力度,促进全镇整体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成为法人主体,经营决策主体,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主要由董事会讨论决定,从而逐步形成追求高效的决策机制。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实行股份制后,组成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动力机制,把经营者、职工与企业的利益更紧密地捆在一起,企业经营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劳动报酬和股金分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和职工搞好企业的责任意识。由于企业经营者入了大股,多数企业董事长与厂长(经理)由一人担任,经营者肩负着保证自身利益和全体股东(职工)利益的双重压力,搞好企业经营的责任心大大加强。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效益决定分配,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效益观念明显增强,促进了企业千方百计不断创新,处处精打细算,提高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初步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迫使企业千方百计捕捉市场信息,及时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新项目的投入上,注重选准项目,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利益机制,决定了企业在增加新投入的决策中,均是慎之又慎,力求成功。二是在拓展产品销售上,注重快速适应市场。三是在拓展经营上,注意增强企业实力。

    (四)有利于拓宽筹资渠道,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筹资路子拓宽。一可吸收职工入股,必要时还可扩股,把消费

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二可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吸收法人入股;三可吸收社会个人入股,

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四是企业可自主支配企业积累资金。我镇已实行股份合作制的81户企业,到1996年底,已提留可用的积累资金2784万元。不少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筹资、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必要时,还可把企业尤其是低利、微利企业中部分集体股金置换出来,既可盘活这些企业的存量资产,又可为发展再生产、开发新项目增加可用资金。

    (五)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我镇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1993年~1995年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三年中,全镇销售收

入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实现利润平均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完成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75%的速度递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我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社区面貌得以迅速改观;同时,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也逐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推行股份合作制的绝大部分企业,平均每年股金分红的回报率在30%以上。

    三、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方向

    为了促使我镇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以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精神为行动指南,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镇的股份合作制,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随着股份合作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必须随着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加快转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二分三会四自”的改革目标。“二分”,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三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四自”,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经济实体。

    1.理顺政企关系。政府对股份合作制企业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依法对乡镇企业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镇政府已建立一个专门机构,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并对“三会”制度不严、同股不同利、改制不转制等运作不规范的企业采取整顿措施。

    2.改革企业组织制度,建立新的企业领导管理制度。根据权力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应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股份合作制企业要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厂长经理层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出现在重大问题上厂长(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在建立新“三会”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老“三会”(支委会、职代会、工会)的作用。

    3.落实企业自主权,建立新的经营管理

制度。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的最高目标,为此,要建立规范的财务

会计制度,贯彻“公开、公正”的财务分配原则,实行财务分配验审制度,即审计后才能实

施分配方案,进行自主分配。

    (二)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抓紧调整产业结构

    以投资主体多元化、风险分散化和可以快速聚集生产资金、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合作制对调整产业结构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由创新产权制度激发出来的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对置换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产权转让,有大量集体资产置换出来,作为镇政府,我们要想方设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使其保值、增值,有利于对导向产业投入更多资金,有利于资源配套的优化,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

    (三)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在推行股份合作制中,为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我镇集体经济,我们将努力把握好股权设置的比例关系。确定集体股份与职工股份比例关系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集体股所占比重大,职工股的比重就低,分红基数少,就会影响职工的个人利益,积极性就难以发挥。同时还要考虑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使集体资金对骨干企业有一定数量的控股。因为镇政府的财力,离开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包揽不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不断完善利益机制

    为了不断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运作,我们将在处理企业的利益机制与发展后劲方面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关系。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原则,但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同时留一定比例按股分红。

    二是积累与分红的关系。要坚持积累大于分红,在确保积累优先的前提下,合理确定

分红的比例,以调动劳动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要鼓励转制企业再投入、再发展,努力把

“蛋糕”做大。在现阶段,个人持股的红利和股息相加,一般控制在不超过占投入股金额的

一定比例,这一比例能确保每年吸纳一定金额进行扩股,选准目标,投资发展,要将股金盘子做大,以增强企业抗风险和再生产能力。

    三是利益和风险的关系;要真正体现“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增强职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绝不能搞风险转移,以牺牲集体的股金分红,来增加个人的股金分配。 

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发行时间:1997-12-20
网站编辑:浦东新区凌桥镇党委、政府
  
来源:研究所

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浦东新区凌桥镇党委、政府

  一、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基本情况

    自1992年以来,我镇将股份合作制作为全镇镇、村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大力推行。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92年为推行股份合作制的试点阶段,有10户企业进行了试点,1993~1994年为发展推广阶段,其中1993年推行14户,1994年进入高潮,推行38户;1995年进入逐步完善阶段,推行19户。1996年底,我镇各类企业为176户,其中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81户,占镇村两级企业的46%。

    从这8l户企业的股份结构看:企业初始股本总额为9451.17万元,其中集体股1165.90万元,占总额的12.34%;个人股为6224.67万元,占总额的65.86%;法人股为1462万元,占总额15.47%;基金股598.60万元,占总额的6.33%。

    从这些企业的运行情况看:1996年上交税收3692万元,占全镇企业上交数的66%,其中增值税1022.1万元,所得税1191万元,其它税1478.83万元;红利分配个人所得税552万元。

    目前,这81户企业中正常运行的有72户。在72户正常运行的企业中,1996年盈利企业60户、亏损企业8户,持平的企业4户。盈利企业1996年税后利润达7165.32万元。税后净利分配中,提积累2050.96万元,占总额的28.60%,用于企业红利分配5114.36万元,占总额71.38%。

    从企业资产增值情况看:72户正常运行的企业中,71户企业1996年所有者权益为

17402.85万元,所有者权益比初始股本8364.20万元增加9038.78万元,增加108.07%。股本总额中集体股1007.20万元,占总额11.11%,个人股6603.89万元,占总额72.82%,法人股948.60万元,占总额10.46%,基金股508.12万元,占总额5.60%。

    二、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主要作用

    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以来,从整体来看,在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初步显示了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并在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促进政企分开,提高经营决策效率

    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后,通过把集体的存量资产进行折股,吸收经营者和职工投资入股,明晰了产权关系,促使整个企业的干部职工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企业实现了自主经营,为做到政企分开创造了条件。目前,我镇政府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已初步从过去忙于对企业人、财、物直接具体管理中解脱出来,主要进行间接的宏观管理、指导和服务,集中主要精力研究全镇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着力于加大招商引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工作的力度,促进全镇整体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同时,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成为法人主体,经营决策主体,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主要由董事会讨论决定,从而逐步形成追求高效的决策机制。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实行股份制后,组成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动力机制,把经营者、职工与企业的利益更紧密地捆在一起,企业经营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劳动报酬和股金分红,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经营者和职工搞好企业的责任意识。由于企业经营者入了大股,多数企业董事长与厂长(经理)由一人担任,经营者肩负着保证自身利益和全体股东(职工)利益的双重压力,搞好企业经营的责任心大大加强。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效益决定分配,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效益观念明显增强,促进了企业千方百计不断创新,处处精打细算,提高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初步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迫使企业千方百计捕捉市场信息,及时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新项目的投入上,注重选准项目,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利益机制,决定了企业在增加新投入的决策中,均是慎之又慎,力求成功。二是在拓展产品销售上,注重快速适应市场。三是在拓展经营上,注意增强企业实力。

    (四)有利于拓宽筹资渠道,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筹资路子拓宽。一可吸收职工入股,必要时还可扩股,把消费

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二可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吸收法人入股;三可吸收社会个人入股,

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四是企业可自主支配企业积累资金。我镇已实行股份合作制的81户企业,到1996年底,已提留可用的积累资金2784万元。不少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增强了企业自我积累、自我筹资、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必要时,还可把企业尤其是低利、微利企业中部分集体股金置换出来,既可盘活这些企业的存量资产,又可为发展再生产、开发新项目增加可用资金。

    (五)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我镇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1993年~1995年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三年中,全镇销售收

入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实现利润平均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完成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75%的速度递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我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社区面貌得以迅速改观;同时,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也逐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推行股份合作制的绝大部分企业,平均每年股金分红的回报率在30%以上。

    三、我镇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方向

    为了促使我镇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以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精神为行动指南,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镇的股份合作制,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随着股份合作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必须随着产权制度的创新而加快转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二分三会四自”的改革目标。“二分”,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三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四自”,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经济实体。

    1.理顺政企关系。政府对股份合作制企业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依法对乡镇企业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镇政府已建立一个专门机构,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并对“三会”制度不严、同股不同利、改制不转制等运作不规范的企业采取整顿措施。

    2.改革企业组织制度,建立新的企业领导管理制度。根据权力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相应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股份合作制企业要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厂长经理层为特征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出现在重大问题上厂长(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在建立新“三会”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老“三会”(支委会、职代会、工会)的作用。

    3.落实企业自主权,建立新的经营管理

制度。股份合作制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的最高目标,为此,要建立规范的财务

会计制度,贯彻“公开、公正”的财务分配原则,实行财务分配验审制度,即审计后才能实

施分配方案,进行自主分配。

    (二)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抓紧调整产业结构

    以投资主体多元化、风险分散化和可以快速聚集生产资金、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为主要特征的股份合作制对调整产业结构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由创新产权制度激发出来的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对置换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产权转让,有大量集体资产置换出来,作为镇政府,我们要想方设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使其保值、增值,有利于对导向产业投入更多资金,有利于资源配套的优化,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

    (三)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在推行股份合作制中,为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我镇集体经济,我们将努力把握好股权设置的比例关系。确定集体股份与职工股份比例关系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集体股所占比重大,职工股的比重就低,分红基数少,就会影响职工的个人利益,积极性就难以发挥。同时还要考虑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使集体资金对骨干企业有一定数量的控股。因为镇政府的财力,离开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包揽不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不断完善利益机制

    为了不断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运作,我们将在处理企业的利益机制与发展后劲方面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的关系。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按劳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原则,但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同时留一定比例按股分红。

    二是积累与分红的关系。要坚持积累大于分红,在确保积累优先的前提下,合理确定

分红的比例,以调动劳动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要鼓励转制企业再投入、再发展,努力把

“蛋糕”做大。在现阶段,个人持股的红利和股息相加,一般控制在不超过占投入股金额的

一定比例,这一比例能确保每年吸纳一定金额进行扩股,选准目标,投资发展,要将股金盘子做大,以增强企业抗风险和再生产能力。

    三是利益和风险的关系;要真正体现“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增强职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绝不能搞风险转移,以牺牲集体的股金分红,来增加个人的股金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