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集体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设想
总明成
一、产权商品化
所谓产权商品化,就是按照法律程序,将集体小企业的资产经过严格评估作价后,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整体或切块拍卖,将现有存量资产转化为货币形态。
集体小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本身就是由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商品,当这些商品在现存的经济组织中已经沉淀,不能创造价值,发挥作用,甚至出现流失时,就应当按照商品交换的法则,以变卖的方式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这样,一方面可以回笼资金,防止损失,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产权拍卖、资产商品契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行机制的最佳组合,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活集体小企业。
集体小企业在产权商品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地评估资产。企业产权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权威机构,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严格的、公正的评估,并经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交易。二要充分体现市场竞争法则。企业产权交易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严格防止人情交易、私下交易和压级压价交易,最好采用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三是合理使用货币资金,对于拍卖的资金,在偿还原企业的债务后,经有关部门批准,一部分作为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转入社保机构;一部分应投入最能发挥效益功之路的产业去。四是要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原企业的老职工可随养老基金建立的专门机构管理,另一部分职工可到购买单位就业,也可从拍卖资金中拿出部分,让职工一次买断工龄。
二、产权多元化
所谓产权多元化,就是将集体小企业的产权适当分散、渗透、转移,使其呈多位拥有,多向所有,让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互相参股,互相交叉,实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产权多元化、混合型的格局,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稳定系数;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具体途径是:(一)法人参股。主要是企业之间在互利互惠和自愿的前提下,交叉持股和将企业债权转化为股权,通过法人互相参股,一方面使产权分散和资金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使企业之间的优势得到互补,劣势得到抵销,风险得到共担,效益得到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政企分开,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二)外资入股。即由外方直接购买企业的部分产权(股权),让外资直接进入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改善了企业的产权结构,使企业获得新的“资源”(资金、设备、技术等),便于企业更好发展;二是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便于企业提高素质,参与市场竞争。(三)个人持股。主要是企业职工持股和社会公众持股。个人持股后,既分散了股权,又筹集了资金,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股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关注,又促进经营管理者精心运作。尤其是内部职工持股后(数额不能太小),以投资者和劳动者双重身份在企业工作,就更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好。(四)基金购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社会基金组织应运而生,它们掌握了不少的社会基金。由于它具有透明度高,保值增值的要求高等特征,应当鼓励它们参与集体小企业股权经营。具体办法可划出部分股权,转归社会基金组织持有,也可直接购买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
三、产权集团化
集体小企业的产权集团化是指通过产权的兼并、联营、拍卖和转让,使资产存量向优势企业转移和集中,走集约式经营、集团化道路。集体小企业虽然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其经营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产品趋于雷同,无法抵御市场风浪,因此,组建集团,联合运航,是搞活小企业的重要方略。它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盘活企业现有存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可以打破条块分割、自成一体的封闭格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利益格局调整,加速产业结构转轨变型;四是通过产品联姻,发展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五是可以通过整体联动,壮大企业实力,竞逐国内国际市场;六是可以通过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生成,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集体小企业产权集团化,不仅要体现企业集团化的一般规律,即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名优产品为依托,以相关企业为基础,组建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企业集团,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企业的产权为纽带,通过资产存量的兼并。合并,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实行产权重组,推动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靠拢,推动以产权为主的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从面发晕壮大优势企业实力,完善功能,形成集团优势。
集体小企业在产权集团化过程中,应坚持下列原则:一是自愿互利原则。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运用经济规律,加快产权重组和壮大企业集团,不搞行政划转和人为捏合。二是产权清晰原则。企业在集团化中应抓好清产核贤,明晰产权关系,尤其是紧密型、半紧密型的成员企业,更应严格搞好资产评估,妥善处理债权债务。三是统一指挥原则。集团成立后,应当形成富有权威的管理机构和集中统一的管理规则,统一产品开发,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经营战略等。四是分工协作原则。现代企业集团专业强,联系度广,工作量大,要求标准高,必须坚持专业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才能调动各成员企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各成员既能分散灵活地独立作战,又能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五是高效管理原则。企业集团从一开始就要高度重视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完善成员内部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要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