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发行时间:1996-04-20
网站编辑:徐荣凯
来源:研究所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在全国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徐荣凯

一、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展示了宏伟蓝图,也为城镇集体经济未来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

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我党历来坚持的重要方针。十四大以来,特别是这次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多次提到集体经济,并把它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阐述未来15年重要方针的第五条方针时,强调既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谈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也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把握好的一条就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工业为例,1978年,集体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2%;1923年,集体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增加到39.9%;1994年,集体工业产值达3143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0.9%,已经超过国有工业26200亿元的产值。城镇集体经济作为集体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展也很迅速。到1994年底,全国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员3284万人,工业产值5000多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519亿元。城镇集体经济在税收、创汇、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是缄镇中仅决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

但是,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中,甚至在一些报刊文章中,常把集体经济与私营、个体、三资企业等其它经济成分并列,无形中将集体经济从公有制主体地位中划出,成为一种从属地位或必要补充。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集体企业偏离合作制原则,长期以来在思想、政策和管理上被视为“二全民”,行政干预严重,企业自主权屡遭侵犯,集体财产常被平调,职工民主权利缺乏保障,这一切严重阻碍了城镇集体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以大力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集体经济的本来面目对待集体经济,加快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步伐。五中全会《建议》确定了我国未来5年和15年的中远期目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这也就为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我相信,在五中全会确定的宏伟目标鼓舞下,通过3000多万城镇集体经济职工的努力奋斗,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为国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也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们今后的工作主题。有的同志担心,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国有企业上,对集体经济工作的过问会不会更少了,因此,今后集体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受到影响。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当然,首先必须看到,集体经济工作、特别是城镇集体经济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我们几个部门今天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就是要想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工作更好地开展。不过,我们更要看到,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央提出要“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后,不仅为国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也为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认为,中央的战略措施,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提供了新的机遇。

首先,“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既将推进国有经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将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快地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也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对于“放活小的”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就国有经济而言,“放小”就是要放活国有小企业;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放小”就是要放活和搞好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我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53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37万个,加上非国有大中型企业共约2万个,其余96%以上为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生长点,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是解决就业的基本场所,是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少而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国民经济方向,体现国家实力;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壮大国民经济总量,创造市场活力。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形成联系密切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城乡集体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占全国中小企业的80%以上。抓住了集体企业,也就抓住了中小企业的主体。这表明,落实“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必然要求加快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其次,国家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对国有小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国有小企业数量占国有企业的80%以上,有八、九万家。实行职工集体所有制或股份合作制,是国有小企业改革改组的一条重要途径。股份合作制在本质上是公有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国有小企业搞职工集体所有制或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公有制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公有制形式的改革。这种改革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而紧密地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特别是比较适合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也容易为企业职工接受。因此,它可能成为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选择。这表明,要放开放活为数众多的国有小企业,客观上要求加快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步伐。

第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必须把生产经营职能与一般社会职能分离开来,把富余人员分流出来。为此,要采取多种经济形式,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而多种经济形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集体经济。我国1.37万个大中型国有企业,几乎每家都有厂办集体。厂办集体作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过去主要是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待业青年,现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的情况下,则不仅要担负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出来的部分富余人员,而且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在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品上,成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这种情况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要以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条件。为了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

三、坚定信心,大胆实践,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对集体经济来讲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集体经济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主动适应这两个根本转变,在两个转变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集体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小,较早就进入了市场,从来都是找米下锅,没有国有企业那么多的框框约束。集体经济的优势在于,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联系。这一点在乡村集体经济中表现尤为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集体经济的劣势。集体企业,包括现在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集体企业,最早都是从小手工业、小作坊、小商品经营开始的,小生产、小商品经济观念影响较深,生产分散,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集体经济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坚定信心,大胆实践,在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怎样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我认为要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是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集体经济模式。我国的集体经济从组织形式到管理模式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较深影响,特别是城镇集体经济长期被当作“二全民”。这样的集体经济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正在被打破。旧的模式要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新模式怎样建立?

二是集体企业也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怎样处理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界定?集体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怎样选择、怎样规范?

三是要重新认识集体企业职工的个人产权问题。集体企业怎样与职工个人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在过去是讨论的禁区,现在则应解放思想,允许探索。企业的民主管理和职工个人民主权利如何真正得到保障?这些都与职工个人产权有密切关系。

四是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目前的很多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是经济组织、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三位一体,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样的组织如何逐步减少行政色彩的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如何既为集体企业的发展作好服务,又在服务中不断壮大自己?

五是集体企业要围绕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经营。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集体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这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企业仍是小规模生产经营,它们要依托于和围绕着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这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合理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这就有一个如何处理好大与小、“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问题。

六是集体企业既要对外国开放,也要对国内其它经济成分开放。存量资产的重组流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各种经济成分都是必要的。今后,一些集体企业将面临被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公司参股、控股直至兼并的问题;同样,一些实力强的集体企业也会走出去购买其它经济成分企业的股份甚至兼并别人。这就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既使集体资产不流失,又不囿于自己、独守一隅,实行全方位开放?

七是政府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要改变集体经济工作的薄弱状况,政府如何在政策上支持和引导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如何理顺政府与集体企业的关系,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的职责。

上述问题都是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带根本性的问题,希望从事集体经济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同志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四、总结经验,研究政策,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少曲折。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集体经济要发展,根本的还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集体经济。搞好集体经济改革,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针对集体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并制定将集体(合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策和法律,以引导和规范集体经济健康、迅速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如何进行,产权如何界定,集体产权与职工个人产权如何协调,企业组织形式如何选择,股份合作制怎样定性、规范和推行,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怎样保证,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怎样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了,并有了相应配套的政策和法规,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就有了保证。制定政策法律很重要,执行政策法律更重要。如果说过去在集体经济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制定上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在落实政策、执行法规上更为薄弱。今后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事集体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工作的同志,要把集体经济事业当作神圣光荣的事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推动集体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发行时间:1996-04-20
网站编辑:徐荣凯
  
来源:研究所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在全国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徐荣凯

一、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展示了宏伟蓝图,也为城镇集体经济未来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

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是以公有制为主体。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我党历来坚持的重要方针。十四大以来,特别是这次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多次提到集体经济,并把它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阐述未来15年重要方针的第五条方针时,强调既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谈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城乡集体经济”。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也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把握好的一条就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工业为例,1978年,集体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2%;1923年,集体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增加到39.9%;1994年,集体工业产值达3143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0.9%,已经超过国有工业26200亿元的产值。城镇集体经济作为集体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展也很迅速。到1994年底,全国城镇集体经济从业人员3284万人,工业产值5000多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519亿元。城镇集体经济在税收、创汇、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是缄镇中仅决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

但是,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在一些同志的思想中,甚至在一些报刊文章中,常把集体经济与私营、个体、三资企业等其它经济成分并列,无形中将集体经济从公有制主体地位中划出,成为一种从属地位或必要补充。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集体企业偏离合作制原则,长期以来在思想、政策和管理上被视为“二全民”,行政干预严重,企业自主权屡遭侵犯,集体财产常被平调,职工民主权利缺乏保障,这一切严重阻碍了城镇集体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以大力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集体经济的本来面目对待集体经济,加快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步伐。五中全会《建议》确定了我国未来5年和15年的中远期目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这也就为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我相信,在五中全会确定的宏伟目标鼓舞下,通过3000多万城镇集体经济职工的努力奋斗,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为国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也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们今后的工作主题。有的同志担心,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国有企业上,对集体经济工作的过问会不会更少了,因此,今后集体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受到影响。我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当然,首先必须看到,集体经济工作、特别是城镇集体经济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我们几个部门今天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就是要想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工作更好地开展。不过,我们更要看到,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央提出要“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后,不仅为国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也为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认为,中央的战略措施,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提供了新的机遇。

首先,“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既将推进国有经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将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快地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也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对于“放活小的”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就国有经济而言,“放小”就是要放活国有小企业;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放小”就是要放活和搞好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我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53万个,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1.37万个,加上非国有大中型企业共约2万个,其余96%以上为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生长点,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是解决就业的基本场所,是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少而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国民经济方向,体现国家实力;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壮大国民经济总量,创造市场活力。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形成联系密切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城乡集体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占全国中小企业的80%以上。抓住了集体企业,也就抓住了中小企业的主体。这表明,落实“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战略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必然要求加快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其次,国家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对国有小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国有小企业数量占国有企业的80%以上,有八、九万家。实行职工集体所有制或股份合作制,是国有小企业改革改组的一条重要途径。股份合作制在本质上是公有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国有小企业搞职工集体所有制或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公有制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公有制形式的改革。这种改革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而紧密地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特别是比较适合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也容易为企业职工接受。因此,它可能成为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选择。这表明,要放开放活为数众多的国有小企业,客观上要求加快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步伐。

第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必须把生产经营职能与一般社会职能分离开来,把富余人员分流出来。为此,要采取多种经济形式,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而多种经济形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集体经济。我国1.37万个大中型国有企业,几乎每家都有厂办集体。厂办集体作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过去主要是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待业青年,现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的情况下,则不仅要担负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出来的部分富余人员,而且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在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品上,成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这种情况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要以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条件。为了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

三、坚定信心,大胆实践,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对集体经济来讲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集体经济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主动适应这两个根本转变,在两个转变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集体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小,较早就进入了市场,从来都是找米下锅,没有国有企业那么多的框框约束。集体经济的优势在于,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联系。这一点在乡村集体经济中表现尤为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集体经济的劣势。集体企业,包括现在已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集体企业,最早都是从小手工业、小作坊、小商品经营开始的,小生产、小商品经济观念影响较深,生产分散,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集体经济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坚定信心,大胆实践,在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的历史阶段,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怎样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我认为要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是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集体经济模式。我国的集体经济从组织形式到管理模式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较深影响,特别是城镇集体经济长期被当作“二全民”。这样的集体经济模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正在被打破。旧的模式要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体经济新模式怎样建立?

二是集体企业也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怎样处理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界定?集体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怎样选择、怎样规范?

三是要重新认识集体企业职工的个人产权问题。集体企业怎样与职工个人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在过去是讨论的禁区,现在则应解放思想,允许探索。企业的民主管理和职工个人民主权利如何真正得到保障?这些都与职工个人产权有密切关系。

四是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目前的很多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是经济组织、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三位一体,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样的组织如何逐步减少行政色彩的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如何既为集体企业的发展作好服务,又在服务中不断壮大自己?

五是集体企业要围绕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经营。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集体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但这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企业仍是小规模生产经营,它们要依托于和围绕着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这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合理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这就有一个如何处理好大与小、“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问题。

六是集体企业既要对外国开放,也要对国内其它经济成分开放。存量资产的重组流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各种经济成分都是必要的。今后,一些集体企业将面临被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公司参股、控股直至兼并的问题;同样,一些实力强的集体企业也会走出去购买其它经济成分企业的股份甚至兼并别人。这就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既使集体资产不流失,又不囿于自己、独守一隅,实行全方位开放?

七是政府要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要改变集体经济工作的薄弱状况,政府如何在政策上支持和引导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如何理顺政府与集体企业的关系,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的职责。

上述问题都是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带根本性的问题,希望从事集体经济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同志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经济发展道路。

四、总结经验,研究政策,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少曲折。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集体经济要发展,根本的还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集体经济。搞好集体经济改革,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针对集体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并制定将集体(合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政策和法律,以引导和规范集体经济健康、迅速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如何进行,产权如何界定,集体产权与职工个人产权如何协调,企业组织形式如何选择,股份合作制怎样定性、规范和推行,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怎样保证,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怎样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了,并有了相应配套的政策和法规,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就有了保证。制定政策法律很重要,执行政策法律更重要。如果说过去在集体经济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制定上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在落实政策、执行法规上更为薄弱。今后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事集体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工作的同志,要把集体经济事业当作神圣光荣的事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推动集体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