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
本刊评论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城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集体企业也要不断深化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的这段讲话,阐明了集体经济的地位,为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推动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对集体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现在集体经济,在农村已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在城镇也是仅次于国有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既不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也不是由个体私营经济向国有经济转变的过渡形式,而是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同国有经济共同处于主体地位,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1)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2)由于集体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经营比较灵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性比较强,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正因为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来认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那种重国有、轻集体,认为“国有经济是高级形式,集体经济是低级形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增长方式。集约型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增长方式,这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长期来集体企业一般都是粗放经营,投入多、产出少、消耗高、经济效益低,制约着集体经济发展。当前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集体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1)从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转到把发展生产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挖潜、改造上来;(2)从追求产值和速度,转到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品种、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3)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兴厂”的道路。
党中央从宏观上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符合集体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就企业而言,大多数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以集约型为主,还是以粗放型为主,要由企业根据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分析做出选择,切不可“一刀切”。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讲话中提出:“集体企业也要不断深化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一要求,集体企业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深化企业改革,进行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其次,要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明晰产权,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但决不能忽视其他三个方面,当前尤应注重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加强科学管理。再次,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组织形式。有些企业可改组为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有条件的企业可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规模大、效益好的,也可以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
四、抓好大的,放活小的。五中全会《建议》和李鹏总理的《说明》提出,要“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放活小的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大的,也有利于搞活整个国民经济。”这是党中央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决策。根据党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发展集体经济,除积极抓好少数大型骨干企业外,要着重研究和探索如何放活小型企业。放活小型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1)改组和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2)开展各种形式的租赁;(3)大力推进企业兼并;(4)开展经济联合,组建企业集团;(5)建立产权市场,出售一批企业。通过这些措施,加快小型企业改革步伐,放活小型企业。
五、加强企业管理。近几年来,有些集体企业重改革、轻管理,出现了“以包代管”、“以奖代管”、“以转代管”的倾向,使企业管理严重滑坡。因此,集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企业管理,制止管理滑坡。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发展要靠两个轮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科学管理。
目前集体企业不仅技术落后,管理更为落后,以致企业生产要素不能有效利用,生产潜办没有挖掘出来,经济效益下降,严重阻碍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迫切任务。
第二,正确处理深化企业改革与强化企业管理的关系,我们强调加强企业管理是不是要放慢改革步伐呢?不是。强化企业管理与深化企业改革,两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改革的各项举措,最终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上见成效,企业改革的成果要靠企业管理加以巩固;而强化企业管理又是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因此,强化企业管理与深化改革不可偏废,必须把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以企业改革推进和加强企业管理,以强化企业管理推动和深化企业改革。
第三,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企业管理,是企业固本、治本的大计,切不可轻视。集体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队伍管理等等,都要一丝不苟地搞好,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六、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从集体企业现状看,企业类型繁多,有50年代对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起来的老集体企业,有1958年为解放城市妇女劳动力组建起来的街道集体企业,也有自1979年起安排回城知青就业兴办的新集体企业,还有近几年国有企业组织富余人员兴办的“三产”企业,真是“四代同堂”。这些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当前要推动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一刀切”的办法,要区别企业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以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各类企业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