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整经济结构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最近一位领导人在北京讲到经济结构调整时说,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
程,各个产业互相关联,又互相制约,矛盾错综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第一,要处理好发展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的关系。要比任何时候更自觉地重视农业,
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采取一切措施,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使农
民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是千万不能放松的。要改造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
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仍然不适应一、二产业发展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第三产业,所需投资不多,关键是政策和人才。政策对头
了,人才培养出来了,第三产业就能加快发展。在调整结构过程中,实施再就业工程,发
展第三产业,吸纳更多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二,要处理好加强基础设施与振兴支柱产业的关系。支柱产业的振兴,有利于提高
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
供资金积累和技术装备。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为了经济
健康发展,在注重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投资少、周期短、回收快、效益好的
产业,加快资金积累。真正做到统筹规划,既安排好基础设施建设,又集中必要资金,发展
效益好、积累资金快的产业,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第三,要处理好新上项目与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现有基础的能力,
包括对现有基础的技术改造。有些新上的项目,从局部地区来说是必要的,但是从全国来
讲是不必要的、重复的,就不应该上。对现有基础的改造,必须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作用,通过改革、改组、改造、促进技术进步、产品更新和效益提高。新上项目一定要技
术先进,市场前景好,能带动原有基础的改造和提高。
第四,要处理好效益规模与规模效益的关系。社会化大生产要注重规模效益,但这并
不意味着企业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要变成大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中
心是效益,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根据效益原则,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形成大中小企业
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我们要在促进强强结合,积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
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培养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
而特的“小巨人”,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第五,要处理好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关系。开发新产品,要有市场需求的支持,把
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原有产品也有市场开拓的问题,
有的产品城里滞销,在农村还有市场;在国内滞销,在国外还有市场。现在国内市场已成为
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不出国门,就面临着国外产品的竞争,国内的产品也进入国际市场参
与竞争。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迎头赶上,把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作为
一项刻不容缓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来抓。开发新产品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一是最好
自己有力量开发。二是与科研单位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成为科研生产经济联合
体,共同受益。三是投靠到现在实力比较强的单位,把适销产品转移过来生产。四是引进国
外的产品和技术。各种办法可以兼用,大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办法。大力开拓新市场,加强
营销工作,是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只盯着城镇市场,我国农
村有8亿多人口,这是很大的市场。要面向广大农民,开发、生产出成本较低、功能适宜、结实耐用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些产品积压严重的企业一方面实行限产压库,还要
主动促销。要有完善的营销体系,灵活的价格机制。
第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一系列指示,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