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提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突破口
党的十五大,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l世纪,提供了巨
大的政治动力和根本的政治保证。上海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为牢牢抓住世纪之
交的历史机遇,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人均GDP 5000美元的奋斗目标,市计划委员会
从城市功能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这三个立足点出发,拟订
了上海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突破口:
<一)调整优化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壮大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九
五”计划确定的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六个重点行业,仍将是今后三年重点发展
的产业。根据当前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必须着力培育面向21世纪的支柱产业,
特别是上海具有发展优势、发展潜力,以及能够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三大产业:
——金融服务业。重点发展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金融中介服务等金融性业务。到
2000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预计约为74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为14%,其中增长较
快的将是资本和保险市场。
——高科技产业。重点发展信息、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高科技产业。到2000年
高科技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20%左右。要以这三大高科技产业发展为
龙头,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高科技化。
——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以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现代通讯设备、信息网络设备及消费
类电子产品等为主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以网络通讯和信息咨询等为主的信息服务
业。到2000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预计为610亿元;邮电通讯及信息咨询
业实现增加值预计为354亿元。
在重点培育壮大上述三大产业的同时,要进一步发展汽车制造业、大型机电设备制
造业、钢铁、石油化工及精细化7'_-I-_业;大力发展贸易、房地产、旅游、航运、环保等产业。
(--)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要将产业结构
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存量进行战略性重组,加快生产
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以资产为纽带,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和
协作,组建和发展符合经济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要在支柱产业中扶持一批具有市
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今后三年,重点将通过汽车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冶金行业的联合,形
成两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力争跻身世界工商企业500强。同
时,围绕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组建10个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
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原则,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或为大企业集
团提供配套和服务,逐步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向
“小巨人”方向发展。同时,对一部分上海不具优势,又与外地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积极推向产权市场,接受外地企业的兼并,实现生产要素跨地区优化重组。
(三)全面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从优化上海城市功能和产
业布局的的战略角度,进一步研究如何发挥各区县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产业的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应实施“退二进三”的战略,发展第三产业
及城市型工业。郊区市级工业区要充分发挥工业集聚功能,尽快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工业
园区,市属工业要加大向郊县及内地扩散的力度。要继续集中力量抓好市郊六个农业生
产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