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于4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到会中外委员50多人,他们来自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英,美,德,日等9个国家。这是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恢复活动以来的首次会议。会议听取了杨波主席的工作报告,刘庚寅副主席关于修改章程的说明以及会务工作报告等。会议通过认真讨论,推选委员96人,选举朱学范、黄华为名誉主席,杨波为主席,丁恩(美藉)、陈翰笙,卢广绵,爱泼斯坦,刘庚寅、何光,王厚德为副主席。朱镕基代总理接见了与会全体委员,并作了重要讲话。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是为促进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而建立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39年始建于香港,由宋庆龄任名誉主席,何明华为主席。当时得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友好组织和人士的捐款和物资支援,并有路易.艾黎等一批外国友人在华为工合工作,对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和工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赞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合作社工作由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于1952年停止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的要求,在路易·艾黎和朱学范,薛暮桥等老一辈工合工作者的倡议下,报经中央批准,于1987年9月恢复活动。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工合国际委员会先后在甘肃山丹县、湖北洪湖市,山东龙口市、蓬莱市和上海建立合作试验区点,探索在新时期发展工业合作社的经验,并同17个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组织、友好团体建立了联系,与国际工业手工业合作社委员会,比利时‘兄弟为了人类’国际协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这次会议提出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同国际合作组织,友好团体和热心工合事业人士的广泛联系,开展业务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国际支援。这种支援包括引进资金,设备,先进技术和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
按照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工合优良传统,指导和协助合作试验区点发展工业合作社,力争起到示范作用,以促进工业合作社的发展'
研究国内外发展工业合作和其它形式的合作制企业的经验,组织信息和经验交流,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工合事业的途径。
(肖维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