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市属老集体工业面临困境与对策建议
发行时间:1991-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调研报告】

市属老集体工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一、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的现状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是上海集体工业系统中的重要力量,大多创建于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历史长、发展快,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在市工业经济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二轻,仪表及纺织行业的服装公司,共308户,职工14万人,退体职工5.26万人;固定资产9.75亿元,定额流动资金余额14亿元;1989年工业总产值34.7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3.2%;利税总额3.5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2. l%;出口总额8.94亿元,占全市出口额6%;生产的产品遍及三个行业各大类品种,其中有部分产品产量,占行业的50-100%,如洗衣机、服装、冰箱、收音机、电视调谐器,录音机机芯、磁头等,都已成为行业内产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表一)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自创建以来三十余年,几度波折,但总以它特有的活力顽强地发展,在国家不投资的情况下,自身取得迅速的发展,同时为上海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仅就1978-1989年期间的统计,三局集体企业共上缴各类税利费43.4亿元(详见表二)。如从创建开始统计,贡献更大,如二轻一个局集体工业自1956-1989年,就上缴各类税费56.30亿元,相当于二轻集体现有固定资金总值7·8倍。

    自国家经济调整以来,上海集体工业普遍陷入困境,而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由于负担沉重,滑坡十分严重,除服装行业稍好外,二轻,仪表行业的集体企业自1986年开始,产值增幅下降,利润迅速下跌,70%的企业处境艰难,陷入微利亏损境地,近10万职工收入大幅下降,企业面临困境。(详见表三)

   值得注意的趋势是,1990年比1989年以更快的速度恶化,极大部分企业都陷入微利亏损,据1-6月统计,产值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降现象,利润平均比1989年下跌70%;亏损面及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有近30%的企业难以继续维持,岌岌可危。

   

二、市属老集体工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市属老集体工业成为集体经济范围内下跌最多,困难量大的一块,作深层分析原因众多。

    l.面对严峻的挑战,处于不利的地位。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大部分靠为大工业加工配套,在国营大厂扶助下取得发展的,企业的产品简单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低,资金短缺,实力远不及全民企业;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不少乡以上的农村工业企业,实力已大大超过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它们凭借农村的财力、物力、廉价劳动力和地方财税政策的优惠,经营十分灵活,在与市属老集体企业争夺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优势,迫使市属集体工业企业日益陷入困境。

    市属老集体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我们认为,一方面必须利用行业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时机,背靠行业集团和国营大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增强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改造,跟上行业的产品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又必须克服长期来行业管理下所形成的“全民管理模式”给集体企业带来的弊端,要清除企业内部机构庞大臃肿,经营呆板,要彻底根除职工的大锅饭思想和平均主义,尽快恢复集体经济的本来特征,使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命运前途与企业紧密结合,激发起集体职工的危机感和当家作主精神,使企业发挥集体经济自身的优势,搞活经济,搞活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2.社会负担沉重,国家收缴过多,致使企业发展无后劲,迅速在萎缩。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历来承担了上海的巨大社会负担,在其发展的几十年中,为上海解决了数十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回城知青的就业,残疾低能人员的就业,致使不少企业超负严重,僧多弱少,职工年令偏大,文化、技术,健康素质差。据初步统计,三局的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在职职工中,残疾低能比例高达10%左右,退休职工占40%左右,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负担,效益低下,发展受阻。

    长期来,国家对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收缴过多,集体企业国家不投资,因而没有上缴利润的义务。它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积累,因而与全民企业承担同样的税、费负担是极不合理的。但是,自第二步“利改税”实行后,集体企业的税,费、基金收缴率和全民一样,特别是实行承包以来,全民企业从国家让得了一块,集体企业不但未享受到下调基数20-30%的优惠,反而多承担了国家为调节承包后全民企业预算外资金的调节税率lO%,使本来收缴过多,留利甚微的集体企业,更为艰难。(详见表四)

    从上表分析,1978-1989年,集体工业企业每百元利润企业仅留成22. 09元,而用于生产发展基金的仅6.86元,由于企业福利大量赤字,挤占了5%生活基金,真正利用于生产发展的仅4元不到,如此低的再投入,使大多数市属老集体工业近几年日益恶化,厂房设备陈旧,新品开发乏力,经营资金短缺。据统计,除15%左右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工程技术人员水平上能达到和接近行业水平外。85%以上的企业仅为行业水平的30% -40%,其中有30%左右企业仅为行业水平的10%左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岌岌可危,面临淘汰厄运。

对此,我们提出

    (一)提高企业税后留利水平,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经测算,市属老集体税后留利600/人才能保证职工福利基金赤字的弥补,税后二个月工资的奖励基金和简单再生产的必要费用,因而,要求将原“税后留利不足240元/人的企业退税补足”的政策,放宽到600元/人,使企业能维持运转,不致萎缩。

    ()市府从集体上缴财政中划出一块,供急待技术改造的企业贴息贷款,使一部分面临淘汰的企业得到改造,跟上行业发展水平。据初步测算,八五期问,每年需提供1亿左右资金。

    (三)在国家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逐步调低集体企业的上缴水平,建议调低到目前试点的股份制企业的税率35%以下,或同一水平,使集体企业税负合理,取得发展后劲。

    3.纠正财税管理渠道与行业行政管理的矛盾,促进市属老集体工业的发展。近一、二年来,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不少效益大幅度滑坡,亏损面迅速扩大。除大气候影响外,财税分区管理,也给老集体工业企业带来不少弊端。(1)财税分区管理,同一管区承担众多行业企业的管理,管理难度增大,造成核定税率不一,该收的没收,不该收的收缴过多,国家和企业都受损害.(2)财税分区管理,造成行业行政管理的割裂,使主管行业行政部门无法对分布于不同财税管区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企业的关、停、并、转的调整,不少亏损、微利企业只能任其发展,加剧了企业的滑坡;(3)财税分区管理后,也割裂了市属老集体企业之同的经济联系。几十年来,同一行业的企业开展互助合作,经济上已难分归属,财税分区管理后,使同一行业的企业分属各区管理,无法进行互助合作,导致内部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希望市府及财税部门仍恢复原来专管区的做法,清除弊端,有利集体企业发展。

    4.重视集体工业经济的作用,理顺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对发展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各兄弟省市如江苏、浙江,广东等,近期来经济取得成倍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靠发展集体经济。上海近几年困难重重,经济仍取得少量增长。集体工业的发展起到主要作用·因而,正确看待集体经济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仅关系到上海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步伐。市领导部门对发展集体经济,应摆到一定位置上加以重视。

  上海集体工业经济,统一划归市经委管理,这在客观上为上海集体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管理条线不清,各主管行政部门机构设置不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市府设立“上海市集体经济指导委员会”,由主管市长直接抓,经委牵头,各综合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一负责指导上海市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协调工作,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到一定的位置。

  (二)经委统一管理集体工业企业后,除把集体工业纳入各专业处室统一管理外,还应设立专管集体工业的行政处室,以加强对集体工业企业的领导。

    ()各行业主管局相应对口经委设立专管集体工业企业的行政处室,具体地指导集体工业企业工作。

(四)在完善集体经济行政管理体制的同时,按照集体经济的特点和目前发展需要按系统建立行业集体经济联合的经济组织,管理集体经济资财,开展集体经济的互助合作,维护集体经济利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市属老集体工业面临困境与对策建议
发行时间:1991-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调研报告】

市属老集体工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一、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的现状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是上海集体工业系统中的重要力量,大多创建于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历史长、发展快,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在市工业经济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二轻,仪表及纺织行业的服装公司,共308户,职工14万人,退体职工5.26万人;固定资产9.75亿元,定额流动资金余额14亿元;1989年工业总产值34.7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3.2%;利税总额3.5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2. l%;出口总额8.94亿元,占全市出口额6%;生产的产品遍及三个行业各大类品种,其中有部分产品产量,占行业的50-100%,如洗衣机、服装、冰箱、收音机、电视调谐器,录音机机芯、磁头等,都已成为行业内产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见表一)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自创建以来三十余年,几度波折,但总以它特有的活力顽强地发展,在国家不投资的情况下,自身取得迅速的发展,同时为上海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仅就1978-1989年期间的统计,三局集体企业共上缴各类税利费43.4亿元(详见表二)。如从创建开始统计,贡献更大,如二轻一个局集体工业自1956-1989年,就上缴各类税费56.30亿元,相当于二轻集体现有固定资金总值7·8倍。

    自国家经济调整以来,上海集体工业普遍陷入困境,而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由于负担沉重,滑坡十分严重,除服装行业稍好外,二轻,仪表行业的集体企业自1986年开始,产值增幅下降,利润迅速下跌,70%的企业处境艰难,陷入微利亏损境地,近10万职工收入大幅下降,企业面临困境。(详见表三)

   值得注意的趋势是,1990年比1989年以更快的速度恶化,极大部分企业都陷入微利亏损,据1-6月统计,产值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降现象,利润平均比1989年下跌70%;亏损面及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有近30%的企业难以继续维持,岌岌可危。

   

二、市属老集体工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市属老集体工业成为集体经济范围内下跌最多,困难量大的一块,作深层分析原因众多。

    l.面对严峻的挑战,处于不利的地位。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大部分靠为大工业加工配套,在国营大厂扶助下取得发展的,企业的产品简单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装备水平低,资金短缺,实力远不及全民企业;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不少乡以上的农村工业企业,实力已大大超过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它们凭借农村的财力、物力、廉价劳动力和地方财税政策的优惠,经营十分灵活,在与市属老集体企业争夺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优势,迫使市属集体工业企业日益陷入困境。

    市属老集体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我们认为,一方面必须利用行业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时机,背靠行业集团和国营大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增强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改造,跟上行业的产品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又必须克服长期来行业管理下所形成的“全民管理模式”给集体企业带来的弊端,要清除企业内部机构庞大臃肿,经营呆板,要彻底根除职工的大锅饭思想和平均主义,尽快恢复集体经济的本来特征,使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命运前途与企业紧密结合,激发起集体职工的危机感和当家作主精神,使企业发挥集体经济自身的优势,搞活经济,搞活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2.社会负担沉重,国家收缴过多,致使企业发展无后劲,迅速在萎缩。

    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历来承担了上海的巨大社会负担,在其发展的几十年中,为上海解决了数十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回城知青的就业,残疾低能人员的就业,致使不少企业超负严重,僧多弱少,职工年令偏大,文化、技术,健康素质差。据初步统计,三局的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在职职工中,残疾低能比例高达10%左右,退休职工占40%左右,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负担,效益低下,发展受阻。

    长期来,国家对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收缴过多,集体企业国家不投资,因而没有上缴利润的义务。它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积累,因而与全民企业承担同样的税、费负担是极不合理的。但是,自第二步“利改税”实行后,集体企业的税,费、基金收缴率和全民一样,特别是实行承包以来,全民企业从国家让得了一块,集体企业不但未享受到下调基数20-30%的优惠,反而多承担了国家为调节承包后全民企业预算外资金的调节税率lO%,使本来收缴过多,留利甚微的集体企业,更为艰难。(详见表四)

    从上表分析,1978-1989年,集体工业企业每百元利润企业仅留成22. 09元,而用于生产发展基金的仅6.86元,由于企业福利大量赤字,挤占了5%生活基金,真正利用于生产发展的仅4元不到,如此低的再投入,使大多数市属老集体工业近几年日益恶化,厂房设备陈旧,新品开发乏力,经营资金短缺。据统计,除15%左右的企业,在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工程技术人员水平上能达到和接近行业水平外。85%以上的企业仅为行业水平的30% -40%,其中有30%左右企业仅为行业水平的10%左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岌岌可危,面临淘汰厄运。

对此,我们提出

    (一)提高企业税后留利水平,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经测算,市属老集体税后留利600/人才能保证职工福利基金赤字的弥补,税后二个月工资的奖励基金和简单再生产的必要费用,因而,要求将原“税后留利不足240元/人的企业退税补足”的政策,放宽到600元/人,使企业能维持运转,不致萎缩。

    ()市府从集体上缴财政中划出一块,供急待技术改造的企业贴息贷款,使一部分面临淘汰的企业得到改造,跟上行业发展水平。据初步测算,八五期问,每年需提供1亿左右资金。

    (三)在国家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逐步调低集体企业的上缴水平,建议调低到目前试点的股份制企业的税率35%以下,或同一水平,使集体企业税负合理,取得发展后劲。

    3.纠正财税管理渠道与行业行政管理的矛盾,促进市属老集体工业的发展。近一、二年来,市属老集体工业企业不少效益大幅度滑坡,亏损面迅速扩大。除大气候影响外,财税分区管理,也给老集体工业企业带来不少弊端。(1)财税分区管理,同一管区承担众多行业企业的管理,管理难度增大,造成核定税率不一,该收的没收,不该收的收缴过多,国家和企业都受损害.(2)财税分区管理,造成行业行政管理的割裂,使主管行业行政部门无法对分布于不同财税管区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企业的关、停、并、转的调整,不少亏损、微利企业只能任其发展,加剧了企业的滑坡;(3)财税分区管理后,也割裂了市属老集体企业之同的经济联系。几十年来,同一行业的企业开展互助合作,经济上已难分归属,财税分区管理后,使同一行业的企业分属各区管理,无法进行互助合作,导致内部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希望市府及财税部门仍恢复原来专管区的做法,清除弊端,有利集体企业发展。

    4.重视集体工业经济的作用,理顺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对发展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各兄弟省市如江苏、浙江,广东等,近期来经济取得成倍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靠发展集体经济。上海近几年困难重重,经济仍取得少量增长。集体工业的发展起到主要作用·因而,正确看待集体经济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仅关系到上海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步伐。市领导部门对发展集体经济,应摆到一定位置上加以重视。

  上海集体工业经济,统一划归市经委管理,这在客观上为上海集体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管理条线不清,各主管行政部门机构设置不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市府设立“上海市集体经济指导委员会”,由主管市长直接抓,经委牵头,各综合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一负责指导上海市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协调工作,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到一定的位置。

  (二)经委统一管理集体工业企业后,除把集体工业纳入各专业处室统一管理外,还应设立专管集体工业的行政处室,以加强对集体工业企业的领导。

    ()各行业主管局相应对口经委设立专管集体工业企业的行政处室,具体地指导集体工业企业工作。

(四)在完善集体经济行政管理体制的同时,按照集体经济的特点和目前发展需要按系统建立行业集体经济联合的经济组织,管理集体经济资财,开展集体经济的互助合作,维护集体经济利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