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信息集锦1995-3
发行时间:1995-06-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信息集锦

朱镕基副总理讲“牌子”就是企业信用

“牌子”就是企业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可惜我们现在不少企业不重视自己的信用,不怕倒牌子,只顾暂时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根本原因当然还是企业尚未转入市场机制,不怕破产、不怕失业所致。如不转变,很难出现真正的企业家和真正的名牌。这当然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宣传企业信用和名牌战略的重要性、探索市场竞争的正确途径,也是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暂行办法出台

为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充满活力,同时确保国有资产产权出让进一步规范化,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就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制定出暂行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规定,国有资产交易既可是企业的整体产权,也可以是部分产权。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必须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遵循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导作用的原则。对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的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开采企业,国家专卖的和国家禁止出让的其他行业,不得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对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以及其他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家支持发展的骨干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出让企业的部分产权,但是国家必须保持对其控股经营。

这个办法还规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以及对该企业直接拥有出资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成为产权出让方,被出让者本身不能成为产权交易主体;国有企业产权的受让方必须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出,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活动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借产权转让之机,私分或低价出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将国有企业低价卖给外商造成企业控制权外流。规范产权转让行为,要按照产权转让规则严格管理;要明确产权转让主体,维护所有者权益;要支持进行产权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有偿转让,使产权转让公平、合理;产权转让收入要用于国有资产的再投入。

国家将对七类企业继续停止发放流动资金

国家有关部门最近做出规定,将对以下七类企业继续停止发放流动资金:

一、产品因不适销对路或质次价高,已严重积压,但仍在继续生产的轻工、纺织和一般机械加工行业的企业;

二、经营亏损严重,又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扭亏措施,近期内扭亏无望的企业;

三、管理混乱,虚盈实亏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

四、违反国家规定,挤占流动资金搞基本建设和挪作他用的企业;

五、1994年发生亏损,在限期内未予弥补或扭亏的外贸企业;

六、对国家和省、市、区定价商品调价格,没有按规定将库存产品和物资升值部分调增,国家拨流动资金的企业;

七、用贷款垫支固定资产项目资金缺口或计划外工程投资的建筑施工企业。

国家近期将对三大类产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据悉,国家最近将对三大类产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第一大类是已出现盲目布点现象的产品项目,包括家用空调器及压缩机、烟用丝束、子午线轮胎、摄像机、数字式用户程控交换机等。国家将根据建设条件制订总体发展规划。第二大类是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可适当增加,但规模经济要求高、资金密集的产品项目,包括乙烯、聚酯、纯碱、青霉素、轿车、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显像管及玻壳、录像机、涤纶丝。这类产品除已列入“八五”计划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之外。国家不再审批新项目;各地、各部门也不再审批同类小型建设项目以及限额以下的技改项目。第三大类是生产能力已明显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项目,包括原油一次加工、棉纺、毛纺、卷烟、农用薄膜、彩电、复印机等,国家将采取措施严加控制。

未来几年我国利用外资重点

一、扩大海外投资的行业领域,并以此作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手段之一。国家将通过采用不同的投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海外投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由加工行业向基础产业发展,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今后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金融、房地产、商业等第三产业。

二、扩大海外直接投资的地区领域,引导外资流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和更有效地利用海外投资。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和沿海、沿江、沿边与内地相结合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地带、产业结构比较高的环渤海经济区以及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地区将成为外商新的投资热点,海外直接投资在我国将出现“西进北上”的新趋势。

三、我国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单项投资项目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外商投资从初期的小规模、临时性、试验性投资逐步转向大规模、长期性、实质性投资。外商投资项目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与我国合资合作的外国公司也在向大型化发展,特别是一些有实力、有影响的国际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逐渐增多。

四、老企业嫁接外资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重要形式,大中型国有企业与海外大型企业合资合作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新的趋势,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将成为加速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及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我国在引用外商直接投资时,将更重视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有选择地引用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战略发展目标的海外投资。

轻工总会、手工业合作总社对联社资金利息作出规定

为了发挥联社资金的作用效益,加速资金周转,经国家税务局同意,中国轻工总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最近规定了《关于联社资金利息的有关规定》,内容如下:

一、全国各级联社历年借给轻工集体企业的款项,企业尚未归还的,联社可以收取联社资金利息,利息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

二、借用联社资金的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交联社资金利息。

三、借用联社资金的企业,其上交的联社资金利息不高于按照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上海市经委提出1995年工业工作七项目标

最近,上海市经委提出了今年上海市工业工作以下七项目标:

一、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在坚持“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产销率保持在97%以上。

二、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税比上年继续增长;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三、进一步扩大工业产品出口。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比上年增1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20%,自营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15%。

四、大力发展支柱产业。6个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五、抓紧技术进步。建成18项重大骨干项目,竣工投产50项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术引进项目,抓紧前三年竣工的50项重大技术项目的投产达产。开发新产品2.2万项,实现新产品产值35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以上。

六、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向社会推荐100项质量过硬、经济效益高、具有发展后劲的上海名牌产品;重点产品等级品率达到85%以上,提高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取得经济效益5亿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800项,“采标”产品累计达到6500项;继续实施400家企业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推进计划,企业质量体系认证30家,产品质量认证50家;完成5000项市场商品质量抽查;建立完善20个质量、标准和计量等中介服务机构。

七、深化企业改革。三分之一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投入运行,建立和完善一大批企业集团。

上海组建企业大集团有新思路

目前,上海正在加强组建和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具有相当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根据总体规划,拟组建30多个大集团,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支柱产业,如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上海电气联合公司、长江计算机(集团)联合公司、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前景看好的著名企业也被列入重点培育名单,如上海凤凰、永久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上海有关部门吸取以往的经验,借鉴国际上成功做法,对组建大集团有一些新的思考:

一、新组建的集团起点高、实力强,要成为今后上海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领头雁”。这次排定的大集团都是上海的精华,规模大,基础好,有的已形成特大型集团的雏形。这30多家集团,大部分资本总额都已达到5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均达到20亿元以上,或者出口创汇额达3000万美元以上,对上海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让名厂、名人、名牌成为大集团的“魂”,在上海乃至国内外叫得更响。

三、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国际大公司发展的经验,大集团突破原有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逐步建成集工、贸、科、金融为一体的综合商社,逐步形成多元结构、多层管理、多维发展、多角经营。

四、集团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密切结合,加快大集团的发育成长。

上海郊县工业将实施新三年“五大工程”

上海市郊县工业局已确定“新三年”发展思路。新三年中,工业产品销售产值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至1997年将达到2600亿元。为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郊县工业企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其主要措施是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结构调整工程。各县(区)在新三年中均要形成1-2个以新兴支柱产业为主导工业的新格局,并与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做好配套生产服务。

二是实施产品外向化工程。重点是大力发展“中中外”企业,将市区大工业、郊县工业和外商的三方资金、技术优势融会一体,促使郊县工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占领国内外市场。

三是实施集团化工程。要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逐步向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并培育一些较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

四是实施工业区域化工程。通过各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步伐,尽快使郊县工业集团连片,吸引更多更大的外商投资者落户郊县,并积极争取接纳市区大工业扩散,促使各级工业园区形成一定规模。

五是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要求各县的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引进和培养途径,均达到“一高一所三师”要求,即一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个科研所和配备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级技工队伍,每年要完成500名高级技工培训任务。

信息集锦1995-3
发行时间:1995-06-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信息集锦

朱镕基副总理讲“牌子”就是企业信用

“牌子”就是企业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可惜我们现在不少企业不重视自己的信用,不怕倒牌子,只顾暂时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根本原因当然还是企业尚未转入市场机制,不怕破产、不怕失业所致。如不转变,很难出现真正的企业家和真正的名牌。这当然是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宣传企业信用和名牌战略的重要性、探索市场竞争的正确途径,也是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暂行办法出台

为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充满活力,同时确保国有资产产权出让进一步规范化,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就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制定出暂行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规定,国有资产交易既可是企业的整体产权,也可以是部分产权。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必须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遵循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导作用的原则。对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尖端技术的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稀有金属开采企业,国家专卖的和国家禁止出让的其他行业,不得出让国有企业产权。对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以及其他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家支持发展的骨干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出让企业的部分产权,但是国家必须保持对其控股经营。

这个办法还规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以及对该企业直接拥有出资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成为产权出让方,被出让者本身不能成为产权交易主体;国有企业产权的受让方必须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出,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活动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借产权转让之机,私分或低价出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将国有企业低价卖给外商造成企业控制权外流。规范产权转让行为,要按照产权转让规则严格管理;要明确产权转让主体,维护所有者权益;要支持进行产权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有偿转让,使产权转让公平、合理;产权转让收入要用于国有资产的再投入。

国家将对七类企业继续停止发放流动资金

国家有关部门最近做出规定,将对以下七类企业继续停止发放流动资金:

一、产品因不适销对路或质次价高,已严重积压,但仍在继续生产的轻工、纺织和一般机械加工行业的企业;

二、经营亏损严重,又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扭亏措施,近期内扭亏无望的企业;

三、管理混乱,虚盈实亏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

四、违反国家规定,挤占流动资金搞基本建设和挪作他用的企业;

五、1994年发生亏损,在限期内未予弥补或扭亏的外贸企业;

六、对国家和省、市、区定价商品调价格,没有按规定将库存产品和物资升值部分调增,国家拨流动资金的企业;

七、用贷款垫支固定资产项目资金缺口或计划外工程投资的建筑施工企业。

国家近期将对三大类产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据悉,国家最近将对三大类产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第一大类是已出现盲目布点现象的产品项目,包括家用空调器及压缩机、烟用丝束、子午线轮胎、摄像机、数字式用户程控交换机等。国家将根据建设条件制订总体发展规划。第二大类是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可适当增加,但规模经济要求高、资金密集的产品项目,包括乙烯、聚酯、纯碱、青霉素、轿车、微型电子计算机、彩色显像管及玻壳、录像机、涤纶丝。这类产品除已列入“八五”计划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之外。国家不再审批新项目;各地、各部门也不再审批同类小型建设项目以及限额以下的技改项目。第三大类是生产能力已明显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项目,包括原油一次加工、棉纺、毛纺、卷烟、农用薄膜、彩电、复印机等,国家将采取措施严加控制。

未来几年我国利用外资重点

一、扩大海外投资的行业领域,并以此作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手段之一。国家将通过采用不同的投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海外投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由加工行业向基础产业发展,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今后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金融、房地产、商业等第三产业。

二、扩大海外直接投资的地区领域,引导外资流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和更有效地利用海外投资。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和沿海、沿江、沿边与内地相结合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地带、产业结构比较高的环渤海经济区以及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地区将成为外商新的投资热点,海外直接投资在我国将出现“西进北上”的新趋势。

三、我国吸引海外直接投资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单项投资项目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外商投资从初期的小规模、临时性、试验性投资逐步转向大规模、长期性、实质性投资。外商投资项目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与我国合资合作的外国公司也在向大型化发展,特别是一些有实力、有影响的国际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逐渐增多。

四、老企业嫁接外资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重要形式,大中型国有企业与海外大型企业合资合作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新的趋势,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将成为加速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及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我国在引用外商直接投资时,将更重视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实际作用,有选择地引用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战略发展目标的海外投资。

轻工总会、手工业合作总社对联社资金利息作出规定

为了发挥联社资金的作用效益,加速资金周转,经国家税务局同意,中国轻工总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最近规定了《关于联社资金利息的有关规定》,内容如下:

一、全国各级联社历年借给轻工集体企业的款项,企业尚未归还的,联社可以收取联社资金利息,利息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

二、借用联社资金的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交联社资金利息。

三、借用联社资金的企业,其上交的联社资金利息不高于按照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上海市经委提出1995年工业工作七项目标

最近,上海市经委提出了今年上海市工业工作以下七项目标:

一、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在坚持“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产销率保持在97%以上。

二、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税比上年继续增长;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比上年下降。

三、进一步扩大工业产品出口。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比上年增1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20%,自营出口创汇比上年增长15%。

四、大力发展支柱产业。6个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五、抓紧技术进步。建成18项重大骨干项目,竣工投产50项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技术引进项目,抓紧前三年竣工的50项重大技术项目的投产达产。开发新产品2.2万项,实现新产品产值35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以上。

六、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向社会推荐100项质量过硬、经济效益高、具有发展后劲的上海名牌产品;重点产品等级品率达到85%以上,提高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取得经济效益5亿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800项,“采标”产品累计达到6500项;继续实施400家企业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推进计划,企业质量体系认证30家,产品质量认证50家;完成5000项市场商品质量抽查;建立完善20个质量、标准和计量等中介服务机构。

七、深化企业改革。三分之一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投入运行,建立和完善一大批企业集团。

上海组建企业大集团有新思路

目前,上海正在加强组建和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具有相当规模和经济效益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根据总体规划,拟组建30多个大集团,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支柱产业,如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上海电气联合公司、长江计算机(集团)联合公司、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前景看好的著名企业也被列入重点培育名单,如上海凤凰、永久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上海有关部门吸取以往的经验,借鉴国际上成功做法,对组建大集团有一些新的思考:

一、新组建的集团起点高、实力强,要成为今后上海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领头雁”。这次排定的大集团都是上海的精华,规模大,基础好,有的已形成特大型集团的雏形。这30多家集团,大部分资本总额都已达到5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均达到20亿元以上,或者出口创汇额达3000万美元以上,对上海今后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让名厂、名人、名牌成为大集团的“魂”,在上海乃至国内外叫得更响。

三、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国际大公司发展的经验,大集团突破原有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逐步建成集工、贸、科、金融为一体的综合商社,逐步形成多元结构、多层管理、多维发展、多角经营。

四、集团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密切结合,加快大集团的发育成长。

上海郊县工业将实施新三年“五大工程”

上海市郊县工业局已确定“新三年”发展思路。新三年中,工业产品销售产值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至1997年将达到2600亿元。为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郊县工业企业进行第二次创业,其主要措施是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结构调整工程。各县(区)在新三年中均要形成1-2个以新兴支柱产业为主导工业的新格局,并与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做好配套生产服务。

二是实施产品外向化工程。重点是大力发展“中中外”企业,将市区大工业、郊县工业和外商的三方资金、技术优势融会一体,促使郊县工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占领国内外市场。

三是实施集团化工程。要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逐步向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并培育一些较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

四是实施工业区域化工程。通过各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步伐,尽快使郊县工业集团连片,吸引更多更大的外商投资者落户郊县,并积极争取接纳市区大工业扩散,促使各级工业园区形成一定规模。

五是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要求各县的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引进和培养途径,均达到“一高一所三师”要求,即一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个科研所和配备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级技工队伍,每年要完成500名高级技工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