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
1995年学术研究工作安排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要求和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精神,本会1995年学术研究的中心是:探索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企业制度改革,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以及研究穷困企业的改组和解困问题。具体研究工作有如下几项:
一、股份合作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制度。根据近几年的试点情况看,股份合作制是把劳动与资产、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有机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既可以在集体劳动的合作关系中引入股份内容,又可以在不同资产的股份中体现合作原则;它既可以克服股份制经济偏重于资本增殖,忽视劳动者利益的一面,又能克服合作制经济的封闭性,而有利于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问题;它既可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和单个的劳动者组织起来,创造集体的合力,又可以解决资产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与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因此,在现阶段多数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对此,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已取得共识。但是,在改制过程中如何理顺产权关系,建立适合集体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落实企业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以及存量资产的处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以利于统一思想认识,使改制工作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是企业进入市场、独立经营的有效组织保障。在1995年,要研究理顺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使之既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以提高办事效率,尤其是要按照集体企业的特点,理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也就是职工与厂长(经理)的关系,中心是建立和完善对厂长(经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就是说,一方面,对厂长(经理)根据其工作成绩有相应的合理的经济利益上的回报,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放手让厂长(经理)主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业务的同时,对厂长(经理)又要有必要的监督和约束,防范和制止厂长(经理)的短期行为和损害企业集体利益的行为发生。要研究集体资财的监管办法,防止集体资财流失和保障集体资财的保值、增值。
三、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特别是老集体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是近几年困扰企业的突出问题。据轻工总会对2.8万个集体工业企业的统计,1994年1-10月累计亏损企业1万个,亏损面达38. 6%,比1993年同期增加6. 36个百分点;亏损金额183亿元,比1993年同期增长22. 96%。对于如此庞大的亏困企业如何解困脱贫,需要深入研究。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可以实行大划小,改组为合伙企业的试点,或者先破产解体,然后按合作制和合伙制的办法,引导他们重新组织起来。集体企业的破产解体与国有企业的破产解体不同,必然会产生集体企业所特有的问题,也需要通过试点,进行研究。
各地城镇集体企业的情况不尽相同,本会会员和理事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课题。请将研究成果及时写成论文,寄给本会秘书处。本会拟选择精品在《工业合作通讯》上刊登,进行交流。并在适当时候召开专题小型座谈会,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