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郊县工业十一年
上海市农机工业局办公室
上海市农业机械工业局系统的郊县工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城乡—‘体化”的指导思想出发,坚持为农业、为大工业,为外贸出口,为人民生活“四服务”的方向,充当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配角和助手,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城乡工业协调发展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综合十—年来,郊县工业发生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崭新变化:
一、郊县工业不断壮大。十—‘年来,郊县城镇集体工业和乡村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工业生产单位从1977年的5090个。发展到1988年的12907个,增加1,5倍,从业人员从55万人增加到1i0万人,扩大1.8倍,工业总产值从20.6亿元发展到214.7亿元;增长9.4倍;年平均递增率达到23.8%,十一年累计完成总产值930亿元,年创工业利润从5亿元发展到27.9亿元,增长4,4倍,年平均递增16.6%,十一年累计创利150亿元。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固定资产原值从9亿元增加到81亿多元,扩大8.1倍。.乡以上企业拥有的流动资金已达33亿元左右,增长7:5倍。十一年来,郊县工业为国家提供税金近90亿元(仅指产品销售税金和所得税,不包括能源、交通、教育以及以工补农,补副等其他附加)。从上述数字概括地反映了郊县工业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
郊县工业由多种绎济组成。十—年来,县属集体工业的发展基本上是稳定的,工业户数仅增加5%(共31了户),工业产值由5,7亿元增加到码相机亿元,年递增率为12%,但其工业产值占郊县工业总芦倬的比重为9.6%。乡村耳业的户数则增加1、7倍(共12341户),其工业产值占郊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则由1977年的66.8%上升到1988年的88%。还有一部分全民所有制工业和县属镇办工业,比重仅占2.今%,。同时,从的年代中期兴起的横向经济联合—千城乡工业联营企业,在郊县工业中是一种新的经济组合,其中乡村工业占绝对比重,联营企业工业产值已占郊县工业总产值的31.2%
锡县工业从总体上看,4280个乡以上企业较具规模,工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787卢,仅占总户数的1S.4%,而工业产值达34.4 亿元,占61.3%。再就行业结构分析,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塑料制品和大机械、家用电器行业占工业产值的77%。郊县工业的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58.2%和41.8%。
十一年来,由于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对每年生产总值的增幅呈现同步趋势。特别是乡村工业总投入达65亿元左右,增加10倍,而工业总产值增12.7倍,取得了产出大于投入的效果。
二,创建了一批优质名牌产品。郊县丁业以市区大工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为依托,通过技术攻关、工艺改革和吸收现代化科技成果,以及通过企业整顿,制订产品标准和颁发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创建了170多项部、市优质名牌产品和460多项市农机局优良产品与“一乡一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竟销能力。例如,金山农厂生声的“金Il删I”机械化养鸡成套设备是在22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近百名科技人员联合骧关,精心设计,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产品通过部级鉴定,荣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和目摩辑耩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行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上海光明幻·头厂生产帕耳q34靼和B22D/2;x 2‘两种灯头,在轻工业部组织的全国灯头质量测试评比中,连续八年露蓉笫-—名,戒为全国灯头行业的——颗明珠。在家电行业中,’三角牌”吊扇,“方塔牌’串鼻,倘花牌”电扇,“双鹅牌”吊扇,“象牌”电扇、‘万里牌”电吹风、‘司其乐’洗衣机,‘方方”洗衣机、“葵花”和“远东”家用电冰箱等分别获得部,市优质产品或名牌产品称号。天葬蛛精厂生产的COpFO(口得福)大颗粒结晶味精,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二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牌奖。还有一批出口创汇产品,如服装、丝绸绣衣。丝绸时装,针织羊毛衫、针织衫裤、手工艺晶、抽纱晶、家用纺织品等被客商誉为优质产品而闻名于世界许多国家。
.三、技术引进取得初步成效。郊县工业经市经委批准的技术引进项目共有31个,总投资8549万元,用汇1577万美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20969万元,利税4003万元,节创江807万美元。现已竣工投产23个项目,190~8年实际完成产值26406万元,创利税5321万元,取得了产出大于投入的经济效果。由于郊县工业行业门类多,在引进项目的选择上把发展出口铡汇产品、市场紧俏产品,为大工业和国产化配套服务作为重点,因此多数项目的效益较好,例如:华美工艺晶厂引进自动绣花机,扩大丁花边出口,长征塑料编织厂引进奥地利囚筒编织gL,增加了塑料编织袋出口,上海铁链厂引进联邦德国铁链自动生产线,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旁量,原只销东南亚市场,现己销往欧美市场,该/‘被评为上海市技术进步先进单位。上述几个硒月只花厂210万美元,而每年创汇达投入的一倍以上。其次,为发腮市场紧俏产品,远东冰箱厂引进意大利冰箱生产关键设备,投资2500万元,用汇270万美元,使“远东牌’185升双门家用电冰箱质量达到80年代初国际水平,年产达15万台以上,被评为部、市优质产品,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于1988年底就还清全部贷款。再次,为大工业和国产化配套服务,节省国家外汇支出.松江电讯器材J—用50万美元引进口本线绕电阻线,按国际标准生产RX一27电阻器,为‘上海’、“金星”、“飞跃”的彩色电视机配套,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一年可为国家节汇凹0万兼元左右,被电子工业部评为彩电国产化先进单位。还有耀华塑料制品厂引进意人利i:.BS板材生产线,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为华东地区各省市生产的冰箱内蚂配套,,金山电视机配件厂引进日本7000克注塑机,为各种名牌电视机生产外完,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消耗,满足丁电视机厂的需要。9hi胃、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郊县工业外向型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郊县工业外贸出口比重由5.Q%上升到17.5%。尤其是乡村工业的出口商品交货值由1.23亿元上升到32.39亿元,增长26倍以上, 占郊县工业出口商品交货总值的比重为86..14%。综合上海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有四个特点:(1)以中小刃企业为主,适应性较强。郊县工业出口企业的规模一般在三、五百人,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快的要求,发挥“船小调头快”的优势,受旧体制的影响较少,有利于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生产以轻纺为主的综合性出口商品。郊县工业出口大宗商品有240多种,其中年创汇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拳头’出口产品有近40种。在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轻纺产品占60%左右。如传统的工艺品和抽纱品,纯嘱手工加工工业。这是郊县工业发展出口商品的优势之一。(3)出口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逐步趋向以进养出,两头在外为主。上海外贸部门采取‘以进养出’进料加工及“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扩大出口,为郊县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4)经营上工贸合作,以外贸为先导,工业为主体。郊县工业充分依靠工贸结合的优势,发挥双方的长处,扬长避短,使出口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近几年,随着不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装备,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有了一定增长,使郊县工业在巩固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优势的同时,开始走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道路,高技术的新产品相继开发,提高加工深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抓管理、上等级,企业素质有了提高。市农机局在贯彻执行‘治理、整顿、改革’的方针中,对郊县工业企业升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企业在全面整顿基本结束的基础上,通过试点,于1988年全面开展企业升级工作,经机械电子工业部、轻工业部、农业部分别审批,郊县工业系统的上海市温度仪表厂、光明灯头厂、浦南工具厂、宝山液压工具厂、罗店螺帽厂、金汇针织服装厂6家集体企业为1987年度国家二级企业。并由上海市加强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有北蔡绣衣厂、司其乐洗衣机总厂等34家集体企业为1,87年度上海市市级先进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有5个共同特点:一是产品质量,物质消耗,经济效益三大指标达到标准,成为全国或垒市同行业中优质,低耗、高效的先进单位,二是企业管理符合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素质全面提高,尤其在厂长负责制和经济责任制方面,工作扎实,效果显著,三是企业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为内涵扩大再生产,注重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四是企业由内向型朝外向型转化,守合同,重信誉,多创汇,五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在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同时,狠抓职工思想教育,整治厂容厂貌,搞好文明生产,为实现上海经济发展战略作出贡献。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郊县工业系统的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职工队伍,郊县工业系统依靠市、县,乡、企业四级办教育的积极性,已初步形成以中专教育为主体的电大,技校,职校配套的教育网络,大力培训人才,并做好委托大专院校代训各类人才和各地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作用,初步改变了知识匮乏、人才奇缺的状况,保证了郊县工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到1988年底,市农机局系统共有大中专人才12635人,工程技术人才616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5人、工程师755人。近几年来,参加国家级厂长、经理培训人数共1680名,经统考合格1130名,占培训数的67%,参加市农机局厂长、经理培训2177名,经统考合格1413名,占培训效的65%,参加市农机局管理人员培训统考合格的765名。基本工人培训统考合格的4034名。还有历年经培训统考获全面质量管理单科合格证书的有33000多名。通过各类培训,使郊县工业的职工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保证郊县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提供了人才。目前,郊县工业系统有上海市企业管理优秀企业1叶,上海市企业管理优秀厂长6名,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4名,上海郊区明星企业家12名,优秀企业家50名。这些优秀企业、优秀厂长和企业家,成为郊县工业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排头兵和表率。
当前,郊县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如何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后劲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问题。首先,从宏观方面来看,上海郊县工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是正常的,但也受到全国经济过热的影响。主要是重外延、铺摊子,乡镇企业新办项目的资金80%左右是靠银行贷款, 自有资金仅占20%,离开了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其中有一些项目是属于低水平重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次,不少县、镇、乡、村工业企业存在着信息迟缓、管现薄弱、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的弱点,突出表现在产品质量差、物质消耗高、经济效益低,产品结构上存在‘三多三少”的状况(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杨多,·名优产儡少),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作认真的研究,采取扎实的措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为了保证上海郊县工业稳定发展,必须遵循中央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结合郊县工业的具体实际,在1989年至1991年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因此,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三个战略转移:一是生产发展由‘外延’为主向以“内涵”为主的方向转移,二是工作重点由注重产量、产值增长为主向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主韵方向转移,三是经营导向由内向型经济为主向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方向转移。总的来说,‘要由粗纺经营为主向集约化为主的方向转移。在具体工作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乡一体化、两个立足点、农副工三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实现‘三化’、“三增强”和*四个基地’建设,即:‘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竞争能力,强化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后劲。:从面萌好外贸出口商品基地,大工业扩散基地、科技中试基地和支持农副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为上海经济的改造、振兴做出贡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现阶段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l墨持’四个结合”,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工作。一是把调整产品结构与扩大出口创汇,:裳晨,p胄型经济结合起来,二是把调整产品结构与加强行业管理、组建企业集团、搞好专业化协作堵餐靛来,三是把调整产品结构与技术开发、更新改造、质量管理、人才培侧结合起来,’辫是扭祷整产替蝽构与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基础管理、企业升级结合起来。龙之i要以调整产晶堵构柞为呻心环节,按照治理整顿的要求,坚决限制或停止长钱,’te销产鄙的生产,对一些清耗褥、·费量劣,’效益差、产品不适销对路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要坚持“四服务”方向,抓好中小农机、配件,小农具和各种支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继续抓好全市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的养猪、养鸡设备及其技术的配套服务工作,配合“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要消化,霍收先进技术与设备,搞好桑塔纳轿车等国产化配套项目,当好高技术的蓖角,。外贸出口产晶要在巩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发劳动密集型与技术锄瞩罐辑佑合曲产晶,还要开发一批深度加工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为批大出口甜汇作贡献。要积极开展“三来一补”和利用外资,发展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争取各种渠道,加速实现郊县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浅。
2.以节约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总的要求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降低物耗能耗,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发展。要重点抓好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工业利润,流动资金周转、节能节材、企业标准覆盖率、质量稳定提高率、企业升级率等8项指标。为了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严重困难,郊县工业企业要管好用好自有资金,组织清仓查库,压缩库存物资,推销积压产品,挖掘资金潜力,抓紧应收帐款的催收工作,紧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集团购买力,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集和融通社会资金,还要吁请社会各界减轻企业不合理的负担,让企业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发展生产。
3.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的步伐。郊县工业要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串,要用最少的资金、能源,原材料,创造较高的价值。要充分运用上海的科技优势,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新品种。因此,要努力使郊县工业中的主导产品消灭无标生产,要继续做好生产许可证的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保证产品质量,要积极开展产品的创优活动,努力扩大优质名牌产品,使郊县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
为了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后续能力,必须抓好人才培训工作。郊县工业虽经几年的培训工作,人才奇缺的状况初步有所改变,但目前县办工业具有中专以上的专业人才只占职工总数的6.3%,乡村工业具有中专以上的专业人才只占职工总数的0.7%。因此,郊县工业各级领导部门要继续花大力气抓好人才培训工作。要抓好企业的厂长(经理)及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要积极输送一批干部、职工到大中专院校进行深造。还要充分发挥郊县工业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中专‘专业证书”培训,初、中、高级工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
4.做好郊县工业三年治理整顿计划和“八五”规划的制订工作。首先,郊县工业是全市工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大工业的延伸和配角,从‘四服务’方向和自身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拾遗补缺,以市场为导向,以适销为前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加强重点行业的调查研究,同全市行业相衔接,搞好行业管理,发挥企业群体优势,组建若干行业集团,形成拳头产品,扩大出口创汇,提高规模效益。第二,在调整中,必须树立三年治理整顿的观点,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不靠铺新摊子,而着重靠内涵,搞好关、停,并、转,在优化结构,挖掘潜力上做文章。第三,制订规划中要坚持贯彻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要继续搞好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制、厂长终期中计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四制配套’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从而提高企业素质,增强经济实力,促进郊县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为实现上海经济振兴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