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财政部门将安排落实“三个10亿元”、采取“三项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和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服务体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说:“预计这30亿元的放大效应将至少可以达到300亿元。”
第一个“10亿元”设立投资专项资金
市级财政和市国有投资公司将共同出资设立10亿元的投资专项资金,建立与商业银行的“投贷”、“投保”联动机制,是一次全新的金融创新,这种机制是最近十几年来国际上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而推出的重要举措,最典型的是硅谷。由此,“投”、“贷”、“保”实现一体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二个“10亿元”用于信贷风险补偿
安排10亿元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调动商业银行从信贷投向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上海将以“张江”、“紫竹”和“杨浦”等三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对各商业银行在上述园区内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发生的超过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净损失,在相关商业银行实施尽职审查的前提下,由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财政专项资金负担50%的风险损失。
第三个“10亿元”参与商业性融资担保
设立10亿元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这笔专项资金将通过市有关国有投资公司,对管理规范、信用良好、风险控制完善的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参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运作,引导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逐步放大融资担保资金倍数。
此外,到今年8月底,上海已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61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