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徐康宁在《红旗文稿》撰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策制定、经济工作推进的重要遵循。“五个必须”具有内在关联,自成一体,“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是其中重要一环。
徐康宁认为,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有助于宏观调控上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市场规模优势和生产能力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第一,我国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特征的大国,中国式现代化正使14亿多人口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市场购买力潜能巨大,产业门类体系完整程度居世界前列,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若得以充分发挥,生产力将迅猛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将迅速提升。必须从战略和全局上把国内需求作为需求主动力,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努力扩大内需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偏低,国内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这也说明扩大我国内需有很大空间。同时,要看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是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第二,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是提升有效需求,增强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消费是有效需求的主体,扩大居民消费就是扩大有效需求。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完善市场、创新消费场景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应努力把握好这种趋势,持续提升消费需求在拉动经济中的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适当超前投资一批有需求前景的重大基础设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医疗领域的投资力度。第三,做好经济工作,仅仅从需求管理入手还不够,还需要从供给端加以优化,以更好的供给与扩大的需求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扩大供给,而是要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供给端的优化升级,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激发潜在的需求。实践证明,自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的供给一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新产品、优质产品的供给大大增加,不仅繁荣活跃了市场,而且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第四,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还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解决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问题,促进公平竞争,使有效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有效供给畅通循环。要从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全国高效规范的统一大市场,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为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构筑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