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肖兴志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表示,提升产业体系韧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提升产业体系韧性,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肖兴志认为,提升产业体系韧性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建设高端的产业体系。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产业体系的高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高端的产业体系,有利于我们在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和安全性上掌握主动权。这就需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集中创新要素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一是发挥体制优势。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组织优质资源集中攻关,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二是加快机制创新。赋予创新主体研发技术路线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促进研发经验及技术常态化积累,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与创新激励制度,着力破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各种障碍。三是培育载体。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四是强化投入。健全多层次创新引导基金、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机制,优化创新基金投向和使用效能。第二,建设开放的产业体系。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产业体系循环不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聚焦疏通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堵点,提高产业体系国际化程度,构建开放的产业体系。第三,建设畅通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体系韧性,增强产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需要畅通商品和要素流动。一是优化要素配置;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需求牵引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各类资本投入产业体系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