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为何发、怎样用?
发行时间:2023-11-15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互聯網
    问: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为何发、怎样用?
    答: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关于为什么要增发国债,增发的国债怎样使用?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日前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根据安排,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全面做好项目的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及时按程序上报项目需求,经工作机制审核后形成项目清单。
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为何发、怎样用?
发行时间:2023-11-15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互聯網
    问: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为何发、怎样用?
    答: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关于为什么要增发国债,增发的国债怎样使用?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日前在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根据安排,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根据相关工作进展和项目储备等情况,增发的国债资金初步考虑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能够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作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全面做好项目的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及时按程序上报项目需求,经工作机制审核后形成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