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颖熙日前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服务消费是扩大消费的新引擎。
张颖熙指出,《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并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作出一系列部署。不久前《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出台,提出了“扩大服务消费”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在新形势下,我国服务消费呈现出消费供给数字化、消费需求品质化、消费主体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要遵循服务消费的梯度性特征,以扩容、提质、增效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和拉动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张颖熙认为,服务消费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伴随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我国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居民消费服务化趋势加快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服务消费是稳定社会就业的源头活水,是带动实物消费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服务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消费者对服务品质的需求日益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端改革创新,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增效,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也将为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供给、需求和制度层面发力,鼓励服务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助力消费结构升级。
张颖熙认为,扩大服务消费目前有几大任务摆在面前。第一,扩大服务消费要激发需求潜力,持续扩容增能。一方面,要关注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新兴消费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要积极培育创新型服务消费新业态,打造定制化、多元化的服务消费模式,努力拓展消费新增长点。第二,扩大服务消费要加快服务业开放,不断提质升级。要按照“非禁即准”原则,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未明令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要以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有效适应服务消费需求升级趋势,鼓励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新业态发展。第三,扩大服务消费要坚持数字赋能,推动转型增效。一方面,要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行业供给效率。要根据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从而更好强化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服务供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