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在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时认为,这一增长率,既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各方面的预期。应该说过去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显示出巨大的韧性、活力和创新的发展势头,既是一种中高速度的增长,也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也是这几年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取得的重大成就。
权衡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内容,涉及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改革等问题。在收入分配改革中,要处理好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关系。在完善税收体系方面要考虑征税的主体,包括人口的结构、家庭实际的困难等。通过税负的调整,适当减轻中低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让老百姓能够通过税收、个税的改革得到实惠。权衡认为,要在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真正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探索形成边增长边分配的模式,更好地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从长远来讲,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要从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还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技术进步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包括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涉及到创新、改革,也涉及到开放。从创新来讲,研发科创要推动更多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新的商业、新的模式,进而带动新的消费、新的经济活动,来塑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同时,统筹好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不断推进高水平的改革、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中国经济增长中要发挥内需的作用,提升消费和投资作用。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大家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更多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