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学院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18年不平凡的历程。日前,女子学院举行了纪念大会。会议由陈霙副院长主持,10多位优秀学员、教师骨干分别作了报告。会议印发的《女子平民教育伴我成长》征文集,反映了139位学员的心声,她们是几万名学员的缩影。中科院院士、该院名誉院长叶叔华写了“女子平民教育好”的评述,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说,“我这老头子之所以会老泪横流往外弹,只因为平民的处境实在是触动了伤心处。”。参加会议的有学员代表,办学点所属社区、赞助企业、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等代表共200多名。
王翠玉院长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主题发言中,介绍了女子学院18年来的奋斗历程与办学心得。1994年6月,为了缩小“地域”、“人群”、“性别”的社会三大差异。从小受到陶行知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影响的市妇联退休干部王翠玉和她的两个朋友各出1万元,在市教委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白手起家”,毅然开始了艰辛的办学之路。王院长的好帮手是曾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先进妇女工作者等荣誉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原妇委会主任陈霙,有坚持奉献精神、为学院的长期发展努力工作的骨干力量王洪珍、鲍梦英、刘国芳老师,还有一批热心于平民教育的东华大学邱佩芬、吴静芳教授,交大医学院、上海优生优育科研单位的高级专家陆雪琦、王蓓等。就是这样一支40余人的师资队伍,在18年间,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十分之一的成功”的理念,积极争取政府资助和培训补贴,开办了包括《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绒线编织》、《农牧业技术》在内的数十种各类课程;她们坚持“哪里有学员,就把教育班办到哪里”,足迹遍及上海、山西和内蒙,把知识、技艺传授给当地的贫困女性,在内蒙还培养建立了20多个平民教育点,平民教育处处开花,许多学员成了致富能手,巧手裁缝,有的成了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全国妇女创业标兵。在18年间,他们始终坚持引导学员走好“求生存、图发展”的创业之路。学院一方面通过推荐用工与联系安排实习岗位,使更多的学员得到技能实践与工作历练;另一方面,学院倡导“手拉手、一起干”的合作经济思想,曾组建20多个“姐妹合作社”,帮助她们实现人身价值。五角场欣星姐妹合作社、宝山通一姐妹合作社等6个姐妹合作社还荣获了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与加拿大合作社协会联合颁发的“优秀合作社推广工作组织/单位”的称号。涌现出“2009中国合作经济十大先进人物年度成就奖”、欣星姐妹合作社的带头人黄瑞芳,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莘庄钩针编织第一传承人——金龙华等多位优秀学员代表。在18年中学院为上海及全国的困难女性、农村贫困家庭的妇女、下岗女工、外来媳妇及务工人员开设20多种、3万多次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使她们走上了劳动致富的幸福之路。学院先后17次获得全国及上海市各类先进称号及荣誉奖项。人民日报、东方电视台、《中国集体经济》、《上海集体经济》等50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女子学院的真实故事及姐妹合作社的出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