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富阳竹纸、平阳麻笺、东巴纸、傣族白棉纸、陕西楮皮纸、泽雅屏纸、蔡侯纸、滩头手工纸……这一个个现代人或许感到相当陌生的纸张,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手工纸。有别于机制纸,手工纸都是以手工操作抄制而得的纸。

  承载历史的风雨而来,古老的造纸传统正在面临现代性的侵袭。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机制纸所占的比重高达99%以上,手工纸仅占不到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团队历经9年多,走访了全国200多个造纸村庄,寻访各地手工纸。他们的一份调查显示,由于手工造纸整体工序多、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多种手工造纸面临着如何传承下去的困扰和没落消失的窘境,亟须保护。

  那么,在当前的数字化、无纸化潮流下,传统的手工纸还有生存空间吗?它们的制作技艺又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呢?

  一半传承一半融入

  11月21日,“非遗进科大——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浙江富阳竹纸传承与发展班”在中国科技大学开班,学员中包括富阳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传二代”、非遗保护和纸艺设计从业者。据了解,这已是中国科大第四次举办中国手工造纸非遗人群研修班。

  “保护的前提是传承。”中国科大手工纸研究所所长汤书昆教授认为,优质手工纸柔软绵韧、耐腐、防蛀、保存年代久而又不易褪色等特质,在书画创作、文物修复、古籍印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用途。

[1] [2] [3]  下一页